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化名,也終於想起我昨天拍著胸口說要和莊大媽一起幹活賺錢的。痛苦的爬起來,把眼睛揉了好一會才完全清醒過來。匆匆忙忙的梳洗過,喝過半碗跟昨晚一樣味道的稀飯,就跟著莊大媽出門。
莊大媽臨出門是吩咐小狗兒:“狗兒乖乖別亂跑,好好看著大雙哥哥。”
小狗兒乖巧的點點頭,莊大媽這才背上一把類似砍柴刀的物體,提起一根粗長木棍,挽上一跟草繩,再遞給我一個竹揹簍,放心的出門。外面還是黑黑的一片,以我的視力,只能勉強的看到自己伸出去的五個指頭。為免出意外,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緊跟在莊大媽身後,一腳深一腳淺的往更高、更遠的山上走去。
到達目的地後,東方的天邊開始泛白,天色漸漸的明亮。莊大媽手腳利落的很快砍好一大堆柴,身手之快,動作之利落,跟她那枯瘦的身型形成巨大的反差。反觀自己,手忙腳亂了好半天,還是沒能把柴綁成一堆,最終還是得靠莊大媽幫忙才把柴捆好、挑到木棍上。我想莊大媽肯定是看出我是那種說得天下無敵,做起來有心無力的人,她非常善解人意的把柴挑到肩上,讓我繼續揹著空竹簍跟在她後面走。
我們往回走,走到離莊大媽家不遠的一塊菜地上。我依然是手忙腳亂的幫倒忙,莊大媽依然是手腳利落的摘菜,很快把竹簍裝滿。我試著把裝滿菜的竹簍背到肩上,不是一般的沉。不過,之前誇過海口,總不能這麼丟人的說自己不行的,只得咬著牙揹著那沉沉的竹簍,跟在莊大媽身後,費力的往她口中所說的“離這不遠、山下的鹿城”走去。
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了起碼半個小時,還是沒看到鹿城的影。一問,莊大媽回答說:“快到了,”她指著遠處的一座緊連我們現在走著的起伏大山,“翻過那座山,再往前走幾里路就到鹿城了。”
我幾乎要暈倒,這也叫“快到了”?我這時才知道,古人說的“不遠”,跟現代人的“不遠”觀念是很不同的。舉袖擦擦額上不斷冒出的汗,被竹簍的繩壓著的肩膀早已在發痛;望著遙遠漫長的路,雖然覺得痛苦萬分,但是看在錢的份上,再不行也得要硬扛著。
好不容易才走到鹿城,莊大媽找了個地方把柴、竹簍放好。我朝四周認真的看,這個鹿城看起來風格和之前路過的洛城很相似,一條筆直的黃土大道,兩邊多是是黃土牆、茅草屋頂的房子,應該是民房。還有一、兩家是用泥磚加木材築成、兩層、瓦頂的房子,門前掛著迎風飄動、寫著字的布幡,看這陣勢象是做生意的地方。再看看街道兩旁,還有若干個象我們這樣,面前放著柴、菜的同行。莊大媽和他們親熱的打著招呼,莊大媽邊和他們打招呼,邊一一向我介紹:“這個是住在山東面的馬大叔,那個是住在山中的於大娘,還有那邊那個是住在山西面的李大伯。。。。。。”
我好奇的忍不住插嘴問:“莊大媽,他們都是住在鹿山上的?山上不就是你們一戶人家嗎?”
莊大媽笑著說:“當然不是。山中住著好些人家。他們都象我這樣,種些菜、砍些柴到鹿城來換些日常所需。”
街上的人開始多起來,接近中午時分,我們終於把柴和菜全部賣掉,兜裡多了一些類似用貝殼製成的錢幣,但沒有象我身上那樣的類似刀幣的硬幣。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年代的貨幣是怎樣兌換的,但看情形在這個年代,這種貝殼幣肯定就象現在的零錢,那種類似刀幣的銅幣應該算是大鈔。問過莊大媽後,果然是這樣,而且我還了解到,這堆貝殼幣的價值並不高,據說頂多能買到半服祛寒湯。
照這樣下去,我什麼時候才能賺夠西平王的醫藥費?什麼時候才能有足夠錢買一輛上路的馬車?
從藥鋪抓了藥出來後,我苦惱的搔著頭。天啊,你就同情同情我,掉幾個錢下來給我吧!正在煩惱著,有一個人走過來跟莊大媽打招呼:“莊大媽,你的菜都賣光了?”
莊大媽說:“還不錯。你呢?”
那人說:“還賣剩一半。今天大家都拿著相同的菜到鹿城來賣,就賣不掉了。”
咦?腦裡靈光一閃,忽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網路小說,說是男主角回到古代當上了蔬菜批發商,賺了不少錢的。呵呵,說不定我可以抄襲人家的創意,試試看能不能象其他主角那樣賺得盤滿缽滿、風生水起。不過,在這之前得要做個小小的市場調查。
在回去的途中我問:“莊大媽,和你一樣住在山裡的人家多不多?他們平時都是靠打柴、種菜為生?”
莊大媽說:“山裡大概有十來戶人家,大家多是打柴種菜,或者養些豬羊雞鴨的拿到城裡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