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葉歡雙眉一軒,含笑道:“既然大師不願多語,小子就不揣冒昧,獻醜說說。”頓了下,等眾人均望過來,葉歡才道:“想明太祖雄才偉略,自不用我多說。但其實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太祖其實和劉伯溫一樣,有種未卜先知之能!”
眾人又是一驚,面面相覷。
雲夢公主呵斥道:“讓你說金龍訣的秘密,你怎麼扯到太祖身上了?”
葉歡一笑,“這位若想聽金龍訣的秘密,最好還是聽我講吓去。因為我說的事情和金龍訣有關——有很大的關係。”
雲夢公主微愕,雖是不解,終於不再打斷。
葉歡緩緩道:“當年太祖本也當過僧人此事在道友主持面前提及,當然少了些忌諱。但當年若有人敢在太祖面前提及此事,無不落得殺頭的下場。”
這件往事眾人均是知曉,雲夢公主聽葉歡議論明太祖,急於想知金龍訣的秘密,倒不追究葉歡的妄言之罪。眾侍衛見上師、公主都無意見,自然也不會對葉歡呵斥。
葉歡又道:“當年都說太祖是因為忌諱身份,樹立威信,怕人輕視他的出身,這才諱疾忌醫。可太祖雄才偉略,如何會在這些事情做文章?想英雄不問出處,當年漢太祖劉邦豈不也是個無賴出身,但圖一代偉業後,有哪個敢於輕視?相反更多人會因為漢太祖的出身而敬仰他的豐功偉績。明太祖大智慧之人,如何會忌諱這點?”
眾人倒覺得葉歡說得有些道理。
雲夢公主第一次想到這點,心中奇怪,立即問道:“是呀,為什麼呢?”
葉歡緩慢道:“有人感覺太祖行事不合情理,暗中推測。但很少有人知道,太祖這麼做,其實是為了掩蓋他當僧人時見到金龍訣一事!”
眾人詫異不解,但見葉歡終於說到正題,專注地聽下去,生怕錯過了一個字。
葉歡語氣中帶分神秘,突然又道:“元末之年,群雄逐鹿,太祖絕非算是當年最具實力的力量。想劉福通、徐壽輝、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均是一時翹楚之輩,大元百足之蟲,雖死不僵,亦是不容輕視,但唯獨太祖能脫穎而出,一統天下,你們說是為何?”
眾人不語,心道這個問題倒很難講。同時又有不耐,暗想你說金龍訣,為何非要說這些陳年往事呢?
衛鐵衣開口道:“太祖能如漢太祖般禮賢下士,知人善任,文有劉伯溫、宋濂等人相助,武有徐達、常遇春等人協助,自然能一統天下。”
葉歡笑笑,反問道:“太祖手下的徐達、常遇春的確是一時猛將,劉伯溫、宋濂也是無雙文臣,但旁人既能稱雄,和太祖一爭天下,難道說那些人均是渾渾噩噩的無能之輩?想徐壽輝當年,遠早太祖起事,揮兵千里,打得大元猛將丟盔卸甲,手下豈能盡是平庸之材?徐壽輝當年紀律嚴明,深得民心依附,更勝明太祖,其手下趙普勝、倪文俊、陳友諒等人可說是文武雙全,一時無二,丁普郎、項普略、歐普祥、陳普文等人威猛無雙,百戰百勝”
衛鐵衣不服道:“他們若真的如此威名,怎麼少聽人言?”
葉歡放聲長笑道:“都說衛鐵衣是為五軍都督府一時豪傑,不想今日一見,見識不過如此。”
衛鐵衣臉色漲紅,幾欲拔刀,可見葉歡竟還淡定自若,摸不清對手的底細,終於沒有出手。同時心中驚凜,不知道葉歡如何知道他的身份。
這個葉歡看似經商公子,怎麼會如此精熟陳年往事,同時對他們的來歷瞭如指掌?
秋長風一直沉默,似乎琢磨著什麼,此刻終於開口道:“歷來成王敗寇,聖人孔夫子都筆削春秋,述而不作,後代史官削削改改,只為固帝王之業,早是定律。”
葉歡向秋長風望去,緩緩點頭道:“秋兄此見倒是真言。歷代史書,均由勝者編寫,漢太祖成事,這才成全三傑之名,若是當年楚霸王為帝,削書立史,後人又有誰知道張良、蕭何、韓信之輩呢?明太祖得了天下,常遇春這才能成為大明第一猛將,若真的是張士誠、陳友諒稱帝,只怕常遇春也難享亂世第一猛將的威名。”
眾人雖覺得葉歡此言很不舒服,但不能不承認,他說的也有些道理。
葉歡見眾人臉色迥異,像是看出了眾人的想法,續道:“遠的不說,只說當年鄱陽湖一戰,太祖、陳友諒揮兵鏖戰在湖上,勝敗之勢數番轉移,陳友諒手下無敵將軍張定邊屢壓明太祖,甚至一舉擊沉太祖所乘大船,太祖生死一瞬之際,幾乎就沒了大明的天下。那一戰若太祖不幸,怎有大明王朝,後人誰能傳頌劉伯溫、宋濂、徐達、常遇春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