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賣人口。平西王吳三桂還自行選派官員,稱為“西選”。康熙帝除鰲拜後,三藩成為他最大的心病。他要削平三藩,強化皇權。
當時,朝廷上主張不可撤藩的佔絕大多數,支援撤藩的只有兵部尚書明珠、戶部尚書米思翰等少數官員。20歲的康熙帝力排眾議,他認為:“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癰(yōng)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於是,下令撤藩!
康熙帝玄燁(2)
康熙大閱盔甲一石激起千層浪。“東南西北,在在鼎沸”,京城裡有楊起隆舉事,察哈爾有阿爾尼叛亂。而且,先後發生京師大地震、太和殿火災,康熙帝愛後赫舍里氏也崩逝。朝裡與朝外,外叛與內變,雷火與地震,天災與人禍,連連擊到年輕的康熙皇帝身上。一時間人心惶惶,京師不少官員甚至把家眷送歸江南鄉里。
臨大事,有靜氣。青年天子玄燁在危急時刻,持心堅定,氣靜不慌。原來主張不可撤藩的大學士索額圖、戶部侍郎魏象樞等,提出要處斬建議撤藩的大臣。康熙帝義正詞嚴:撤藩出自朕意,他們何罪之有?這就堅定了主張平叛的大臣的決心。他下詔削奪吳三桂的官爵,公佈其罪狀。不久又將留居京師的吳三桂之子應熊、孫世霖等逮捕處死。訊息傳到吳軍,吳三桂正在吃飯,聞訊大驚。後西藏五世達賴喇嘛為吳三桂說情,請求朝廷“裂土罷兵”,遭到康熙帝的堅決駁斥。他為了安定驚恐的軍心,慌亂的民心,每天遊景山,觀騎射,以示胸有成竹。有人進行諷諫,康熙置若罔聞。事後他說:“當時我要是表現出一絲驚恐來,就會人心動搖,說不定會出現意外的情況!”他的堅定決心和平靜心態,對於穩定大局和安定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經過八年平叛戰爭,終於取得削平三藩的勝利。群臣請上尊號,康熙帝嚴辭拒絕。他認為,八年戰火,生民塗炭,應該務實,切戒虛名。隨後,他開始著手統一臺灣。
第二,統一臺灣,開府設縣。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侵佔臺灣。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鄭成功死後,其子鄭經奉南明正朔(即承認南明的正統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鄭經死後,其子鄭克塽年幼、部屬內訌、臺灣政局不穩的時機,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率軍統一了臺灣。設臺灣府,隸屬於福建。臺灣府下設三縣——臺灣縣(今臺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派總兵官一員、率官兵八千,駐防颱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三,抵禦外侵,締結和約。黑龍江地域在皇太極時已經歸屬清朝。清軍入關後,沙俄東進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佔領雅克薩(今阿爾巴津)、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呼瑪爾(今呼瑪)等城。康熙統一臺灣後,調派軍隊進行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劃定了以額爾古納河、格爾畢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整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中國歷史上同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表明康熙帝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
第四,親征朔漠,善治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解決了漠南蒙古問題,康熙則進一步解決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問題。從秦漢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難題,到康熙時才算得解。康熙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蒙古成為清朝北部堅固的長城。
第五,重農治河,興修水利。清軍入關後,最大的弊政莫過於圈佔土地,跑馬佔田,任意圈奪。順治帝曾諭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帝頒令,停止圈地,招徠墾荒,恢復生產。
為促進農業生產,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黃河、淮河、運河、永定河,並興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績。
第六,移天縮地,興建園林。康熙先後興建暢春園、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等,乾隆又大興“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萬壽山清漪園(後改名頤和園)和圓明園等,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推向高峰。
第七,興文重教,編纂典籍。他重視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整合》、《律歷淵源》、《全唐詩》、《清文鑑》、《皇輿全覽圖》等,總計60餘種,2萬餘卷。
第八,吸納西學,學習科技。這一點將在下文詳述。
經過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