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3/4頁)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況是專攻三代青銅的屠志。疑惑地將神像接到手裡,上上下下看了一回,除了看出是件線條生動、描摹細緻的精品外,死活想不起這是哪路神仙。
左右張望一陣,偏偏這次沒有選修民俗的學生隨行。屠志剛要讓衛長華拍照沖洗,再同其他照片一起寄回學校、請系裡老師幫忙參謀時,突然想到雁遊,便順口問了一聲:“小雁,你認識它嗎?”
雁遊也不認識,只是隱隱覺得似乎有哪裡不對。仔細打量片刻,終於發現了端倪:這尊神像的蓮座並非常見的紅蓮,而是白蓮。猛然間心上一觸,脫口說道:“真空家鄉,無生老母,這應該是無生老母像。”
“無聲?”屠志聽錯了,疑惑地問道。
還在琢磨這尊神像哪裡表現出神靈口不能言的特徵時,便聽雁遊又說道:“是白蓮教信奉的至高神無生老母,集人類祖先、創世者、救世主於一體,在教中地位至高無上。起初她的蓮座多為紅色,但因白蓮教以白蓮為名,一些教徒在鑄造神像時,便將之改為白色,以便與教名相呼應。”
他這麼一解釋,屠志完全明白過來:“對對,我上次聽哪位教授說過,白蓮教信奉女性神祗。”
雁遊思緒極快,一瞬間便想到了別的方面:“白蓮教源起佛教淨土宗,始於北宋,元末明初時聲名最盛,但隨即遭到洪武帝禁止。有明一代,白蓮教教徒皆被朝廷目為妖人,大加圍剿,但宗教還是改頭換面存活下來,一直延續到清順。因為開明的皇帝乃至幾位名將都出自白蓮教,之後又屢次發生過集結暴動,許多人誤以為白蓮教只在明代活動。其實不然,清順之後,教眾受反清復明思想影響,屢次與清廷敵對,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皆有人打著某朝某王之後的名頭起義。直到近代,才漸漸銷聲匿跡。”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隨即加重了語氣:“我認為,這裡很可能是某位曾經參加過起義、或者與起義有關的白蓮教教徒的墓穴。他對清廷心懷敵視,自然將朝廷律法看得一文不值。當時教中流派分支甚多,且因為朝廷的打擊,不能明目張膽地行動,教眾往往以區域來抱團結派,從有資歷有威望的大戶人家推選出香主,聽令行事。雖然從正德年間開始,教眾大多信仰無生老母,但各派的教義對起源闡述、香火傳承各方面也大不相同。如果有那麼一戶人家,自稱是漢代某王之後,完全說得通。”
雁遊所說的這些看似有點牽強,實際卻是有根據的:前幾天他私下找徐大財打聽鍾家的事兒,無意中談起了幻門的來歷。徐大財頗為自豪地告訴他,幻術這門源遠流長,源起於白蓮教,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起初幻術為教中聖女專習,製造撒豆成兵、天兵天將等種種神通。
這些手段被不明真相的百姓視為神蹟,禮膜頂拜,白蓮教依靠幻術招徠了不少信眾。後來經過朝廷鎮壓與改朝換代,這些原屬絕密的手段才流傳出去,變成江湖人混飯吃的法門。
除了幻門來歷,徐大財還對雁遊說了不少白蓮教的秘辛掌故。雁遊自幼飽讀史書,又知江湖事,自然能分辨出他的哪部分話是在大吹法螺,哪部分又可以採信。當下對屠志說的,便是去偽存真的那一部分,再結合了自己的推測。
屠志不懂這些,聽了只覺得半信半疑:“好像有點兒道理,但僅憑一個小像你就能說出這麼多,是不是太草率了點?研究本質是格物致知,格物,首先得把東西吃透了。你這番話,我姑且聽之。等把陪葬品清理好,一一甄別,再等土壤年代檢測結果出來,咱們再下結論。”
他不相信,雁遊也不強求,只說道:“如果這裡曾經出過白蓮教徒,縣誌鄉志中應該會有記載,我想明天到當地學校借來看看。”
“行啊,去借吧,如果有了發現,記得告訴我。”
屠志本來還做好了如果雁遊不服氣,就敲打他一番的準備,當下見他聽進了自己的話,不禁滿意地暗自點頭:不愧是英老相中的學生,雖然有時候見解急進了點,缺乏事實做為依據。但態度卻很端正,不會恃才傲物,固執己見。做學問嘛,就得有這份謙虛態度才行。
正好衛長華要到鄉里採買些補給,屠志便大手一揮,讓雁遊和他順便一起去學校或鄉政府,把鄉志借來翻閱。
結果,隔天下午,衛長華什麼也沒帶,就抱著一本書風風火火地上了山,看見屠志,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根據鄉志記載,約摸在乾隆年間,這裡有位姓劉的鄉紳,往來遠親很多。根據種種描寫可以推測,那些所謂的遠親,正是白蓮教教眾。嘉慶元年五省農民起義時,他曾出了一趟遠門,說要往甘省探望一位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