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不確定對方有沒有將資料發給其他人,桑法拉的總裁當即決定,立刻向政府部門提交申請,馬上將這款藥投產。
印度的仿製藥稽核時間只需要三個月,政府審批一下來,桑法拉就將該款仿製藥投進了醫藥市場。
在此之前,凱普的這款靶向藥尚未研製出任何仿製藥,一直處於絕對壟斷地位,許多買不起原研藥的患者,早就盼著哪家公司能快點攻破技術壁壘。
桑法拉公司的仿製藥一上市,就遭到了各路患者和醫藥代理及醫院的瘋搶。
更令人驚喜的是,大家逐漸發現,這款仿製藥的療效竟然與原研藥一樣好。
同樣的效果,誰願意多花錢呢。
即使是醫院,當然也是進價更低的藥品,操作空間才更大。
於是,僅僅過了兩三個月,凱普公司的銷售報告上就發現,一直是公司的搖錢樹的這種肝癌早期靶向藥的銷量就降低了百分之五十。
一追查源頭,才發現竟然有兩家印度的仿製藥公司,都已經攻破了他們的技術壁壘,開始生產銷售仿製藥了。
要知道,這款肝癌早期靶向藥,凱普公司耗資十多億美元才研發出來,剛剛上市一年,還沒回本,眼看著利潤空間相當廣闊,卻在這麼早的時候,就被仿製藥給截了胡。
這讓人怎麼想都不甘心。
告肯定是要繼續告的,不管有沒有用,都要把自己受害者的身份宣揚出來。
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儘可能地挽回損失。
該藥品研發的專案組立刻買回來兩家印度公司的仿製藥,企圖在分析其活性和效果後,將這些仿製藥的不足之處總結出來公之於眾。
“該仿製藥安全性不高,療效不足原研藥的百分之五十,患者們應該慎重考慮,生命為重!”
他們甚至連新聞釋出會上的臺詞都想好了,卻沒想到,這兩家公司的仿製藥不管是在成分還是效果上,都和凱普的靶向藥一模一樣。
情況非常不妙。
很顯然,隨著仿製藥更多被運用於臨床,當醫院和患者們發現這一事實時,凱普的原研藥市場將進一步被吞噬。
事情比他們想象的更糟糕,有寶山在手,兩家仿製藥公司怎麼可能會低調,早就用網路水軍,在世界各地的網路媒體上,將這個訊息渲染得人盡皆知。
在三個月的臨床週期後,事實佐證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從價格高昂的原研藥轉投了仿製藥的懷抱,凱普公司的該款藥銷量直接下滑了百分之八十。
凱普公司騎虎難下。
難道要他們放下身價,將價格降低十倍去與仿製藥企業競爭麼?
這不符合凱普公司一向的高階市場定位,即使這個耗資巨大的肝癌靶向藥專案完全血虧,也只能硬著頭皮認了。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僅僅是開始。
在這項肝癌靶向藥被攻破技術壁壘,大幅丟失市場的同時,另一款同樣是剛上市不久的白血病早期特效藥,也出現了仿製藥。
依然是一模一樣的藥效,一模一樣地被搶佔了市場,一模一樣的血本無歸。
這款藥甚至比肝癌靶向藥更慘,因為它才剛上市半年!
連續兩次滑鐵盧,讓凱普的大總裁都震怒了,親自到集團總部,直接開除了資訊部的負責人,並將兩個實驗專案負責人罵得狗血淋頭。
因為他認為,這是實驗室資訊洩露造成的。在發生了一次失誤後,竟然能發生第二次,資訊部責無旁貸,甚至可能凱普內部有商業間諜。
於是,凱普集團進行了大排查和大清洗,鬧得雞犬不寧。
高層也陷入了恐慌,如果真的是資訊洩露,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所有的藥品資料都岌岌可危?
如此,只能殺雞儆猴了。
讓那些煩人的印度小偷們知道凱普集團作為美國醫藥霸主的權威,想靠偷盜他們的資訊發家致富,也要有那個命才行。
護著這些小偷們的,自然就是印度政府,那麼,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收買他們的保護傘。
於是,他們斥資五十億美元,收買了兩家醫藥公司所在邦國的立法議會,使得該邦國修改了關於仿製藥的法律規定,這樣一來,他們起訴時兩家醫藥公司就敗訴了,侵犯了對方的專利權,就必須賠償對方的經濟損失。
判決金額高達三十多億美元,桑法拉公司當然不肯束手就擒,其公司總裁下令將公司遷到了其他邦國,繼續生產著凱普公司研發的特效藥,賺得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