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半圓形木板做成的木框,之後,就可以將磚塊沿著木框的弧度一塊一塊蓋上去,磚塊之間塗上水泥固定。等水泥幹了,去掉木框,拱券就建好了。
古羅馬的很多偉大建築——凱旋門、引水渠、拱形隧道、角鬥場……全都用到過這樣的建築方法。
接下來,易弦用了更讓何田震驚的建築手法——他用竹篾做成支撐架子,一層一層砌起磚頭,“小雪屋”的半球型頂部一點點成型,頂部的圓圈越來越小,只剩下一個小圓洞的時候,何田不禁伸手去摸了摸水泥還沒幹的球頂,“萬神殿就是這麼建成的吧?”
等水泥幹了,拆掉圓頂內部用來支撐結構的架子,最終完成的圓頂沒有一根柱子。
“嗯。”易弦蓋這一部分時速度比之前更快,顯然是從前做過很多次了,“羅馬的萬神殿,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美國的白宮……全用的是同樣的手法。”
他放好最後一塊石磚,“人類的文明真是……”他抿唇,像是想要微笑,又像是有些迷惘,最後,他搖了搖頭,抹平水泥。
何田理解他想說而沒說出的感嘆是什麼。
那些宏偉壯麗的建築,城市,人類造就的奇觀,在時間和自然的洪流中被無情沖刷侵蝕,最後只留下一點點遺蹟供後人崇拜和聯想。也許,在大嚴寒之前,這樣的事情就發生過很多很多次了。
這個爐子一次可以輕鬆地放入十個直徑十厘米左右的麵糰,木柴堆在圓頂最裡面,充分燃燒後用鐵鏟稍微推散一點,檯面的石磚越來越熱,澆上一勺水,當水立即蒸發成水汽時,就可以用木鏟把燒餅麵糰遞進半球烘爐了。
木鏟當然也是特別製作的,鏟子方方的,從側面看,兩面都切割成十五度的斜面,這樣更容易剷起和放入麵餅。
何田在烤爐邊用兩個小凳子架起一個竹匾,再在另一邊架起案板,放上面盆和麵粉,易弦就在這裡揉麵團。
烤好的燒餅用木鏟剷出來,一取出來就扔進竹匾裡散熱,再用木鏟放進新的麵糰。
忙碌了一下午,他們做好了一百多個燒餅。
新做好的大灶上,兩鍋滷肉也做好了。
這兩鍋滷肉不僅放了豬頭肉、耳朵、舌頭、豬尾巴,還有豬心、粉腸、豬肚。
剛烤好的燒餅表皮金黃,又香又脆,切開加上一勺滷肉,再配些切成細絲的青椒,非常好吃。
另一種省時省力又能為體力勞動者們提供豐富均衡營養的午餐選擇是湯麵。
用野豬骨、鴨鴨野雞骨,還有幾條大魚連骨帶肉一起放進大鍋裡,加上香菇,野菌,去年收的筍乾,灶膛裡只放兩根柴火,慢慢燉上兩個小時,湯的香味飄得滿院子都是,饞得小麥一直仰著頭翕動它的小黑鼻子。
湯底熬製好之後,放涼了用竹篩一過濾,倒進陶罐裡,在地窖裡可以儲存一週。
要做湯麵的時候拿出來,陶罐裡的濃湯已經變成了半透明的淺黃色凝凍,一罐湯加上一罐水,煮沸後就可以下進去麵條了,再加些新鮮的菜葉,配上滷肉或者是新鮮的魚肉,再放幾顆滷蛋。
麵條也是現成的。
用做燒餅時所用的同樣方法攪拌好麵糰,這次不加酵母,可以多加幾個蛋,攪好的麵糰更加富有彈性。
案板上撒一層土豆澱粉或者紅薯澱粉,麵糰稍微擀一擀,用壓面機壓成最寬的麵條,掛在竹竿上晾曬。曬得八成乾的時候取下來,一盤一擰,麵條就變成一束一束8字型的團了,放在墊了一層乾草的木盒子裡,繼續放在太陽地晾曬,這次,要曬到麵條一捏就碎成小塊的硬度,就能放進地窖儲存了。
除了燒餅、麵條,他們還做了幾十個大饅頭和幾十個花捲。
大批次製作的饅頭不用太精緻,把麵糰揉成一個大長條之後,用刀切成等份的塊就行了,這麼做出來的饅頭是長方形的,邊緣是橢圓形的角。
做花捲的麵糰擀成一個大圓餅,上面塗上用豬油、油渣炒過的蔥花,從一邊向內捲起來,把圓餅捲成一個圓筒,像切饅頭一樣切成等份,再每個用筷子在中間壓一下,握住兩頭一轉一捏,就成了。
有了饅頭和花捲,早餐的選擇更多了,而且,午餐、晚餐時也可以用饅頭花捲當主食,配以菜、肉、湯。
不過,它們的質地要比燒餅鬆軟很多,沒燒餅那麼頂餓。
然後,午餐主食的另一種選擇就是米飯了。
可是,米飯裡也得放很多雜糧。因為米賣得不便宜,所以別說請幫工們吃純的白米飯了,就是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