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3/4頁)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府;二是指將帥或者將軍。
第二章 溫室與冰窖
暖閣內廳中細羊毛團花密織的厚軟氈子鋪地,薰香滿廳。
美人兩行,紅裙揚動,廣袖輕舒,歌舞正柔靡。
明亮的燈光映照在舞者們汗浸兩頰的粉頸嫣頰,一個個粉滑脂膩。
牙板輕敲,笙管低奏,絲竹弦管,雅音齊奏,舞者們折枝輕舞互穿花,一時只見裙裾飛。
薄衫飄處,春guang更勝春朝日。
小筵桌前,歌舞方濃。
擺滿了一桌的新鮮瓜果,可以隨時取用品嚐,不少都是隆冬季節所無,伯顏察兒在黃羊河農莊停留這麼些時日,天天如是,新鮮瓜果菜蔬從無斷絕,在這冬季寒冷乾燥而又漫長的北方,能夠持續不斷地供應新鮮瓜果蔬菜,宛如春夏,的確很不容易。
伯顏察兒來華僑居多年,又精熟漢籍,知道民間菜農有使用風障、陽畦、暖窖、溫床以及溫室等栽培方法,使得人們在冬季也能如春夏時節般吃上一些新鮮瓜果蔬菜,而不是隻能每天吃窖藏的蘿蔔、白菜,只是這由陽畦、溫室栽培供應的瓜果蔬菜,在品種和數量上都極其有限,而黃羊河農莊這裡供應的瓜果品種之豐富,大是超出伯顏察兒以往所見,以致他心中存疑,只是不好遽然探問罷了。
中原之地,很早就有人在寒冷冬季栽培其它季節才能享用的花果蔬菜,最早是利用天然地熱溫泉,比如秦始皇在位時,冬季曾在驪山阬谷中種植瓜果,並且獲得了收成。到了唐代,唐朝內宮園圃有“溫湯監”,使用溫泉灌溉,使得在冬季也能品嚐到“先時而熟”的新鮮瓜果蔬菜,唐人王建就有詩曰:“酒幔高樓一百家,宮前楊柳寺前花。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
至於溫室,在《漢書》中就已經記載,在漢元帝時,“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燃蘊火,待溫氣乃生”,即當時的宮廷在冬季用溫室培育蔥韭菜蔬的實況,不過這些都是宮廷獨享之物,一般平民無緣問津。
以溫室栽培蔬菜,在唐宋以後的農書史籍上還記載有“種植瓜蔬,於炕洞內烘養新菜,以備春盤薦生之用。立春日進生(一作鮮)蘿葡,名曰咬春。”這樣培育出來的蔬菜瓜果,又稱為“洞子貨”,除了有蘿蔔之外,還有黃瓜、韭黃之類。
但溫室在秦漢以後,主要運用於花卉、水果的反季節栽培。至宋代時人們已能透過促成栽培,使牡丹在冬季開花,蘇東坡就有一首“和述古冬日牡丹”的詩。
史籍上記載的“又於暖室烘出芍藥、牡丹諸花。每歲元夕時安放。”說的就是利用溫室加溫的手段來促進花卉提前綻放。
因為成本和觀念上的問題,溫室與一般平民的日常飲食起居關係不大,即便用溫室栽培蔬菜瓜果也多不用於飲食,僅用於祭祀。
唐宋以後,北方的菜農,在冬天作陽畦,利用馬糞等發熱,壅培舊韭菜根,使其暖而即長,高可尺許,不見風日,其葉黃嫩,謂之韭黃,可以在早春時節售賣取食,比之溫室要經濟許多,另外則利用較高溫度孵育豆芽菜以及蔥、蒜、芹菜的秧苗在冬月上市售賣。
又有一種與暖窖不同,而類似陽畦的貯藏方法,就是在秋末初冬,於日曬向陽處,挖一個四五尺深的坑,把各種蔬菜一種一種的分別放在坑裡,一行菜,一行土,到離坑一尺左右時就停止,上邊再厚厚的蓋上秸稈,這樣也可以過冬,要用就去取,和夏天的菜一樣新鮮,可以貯藏儲存像芹菜、油菜、萵苣一類的蔬菜。
這以陽畦之法栽培的蔬菜和貯藏的蔬菜則是可以用於日常飲食的,與平民大眾日常密切相關,不比溫室栽培的花果蔬菜只供觀賞、祭祀之用。
伯顏察兒看看歌舞暫歇,終於忍不住問雷瑾,道:“三少,現在已入隆冬,莊裡仍然瓜果不絕,這些都是莊裡溫室栽培出來的嗎?”
雷瑾呵呵笑了起來:“怎麼會想起問這個?是啊,咱們農莊裡是建有溫室,不過主要是培育觀賞用的花木盆景,一般比較少用溫室培育果蔬。至於我們現在吃的鮮果,只有一部分是溫室培育的,大部分是秋後採摘以冰窖冷藏的鮮果,溫室培育的果蔬願意吃它的人不是很多。”
“就是堂花術吧?”
伯顏察兒記得這堂花術,又稱唐花術(唐又通煻,與加溫有關),唐(煻)即為灰中之火,正好適合於慢慢加溫。至於稱為堂花術,則與屋子有關。最初的堂就是一個用紙做成的房舍,裡面開溝,往溝中倒上熱水,以增加室內的溫度,還施以牛溲、馬尿以及硫磺等,以增加土壤肥力,同時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