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斷,我能堅持三十杯左右。而十四,我顯然低估了他的酒量。一屋子的人靜坐無聲,皆不知真正原因,十三擔憂的看著我,我心無旁騖,直想著要在酒勁上來之前,儘快結束戰鬥。二十五杯時,我已然有嘔吐的慾望,可是意識仍清醒,十四卻已雙眼發直。三十二杯,酒勁兒上頭,昏昏然!我想最後要以氣勢取勝,遂連飲三杯!
十四瞪著我,手勁兒一軟,酒杯跌於桌上。我站起身,笑靨如花,拱手道:“承讓!承讓!起先您與十三阿哥已然飲了許多,采薇勝之不武!”十四苦笑,無力地擺擺手,道:“從此不提!”
我信他,畢竟尊貴如他,並不會如市井無賴之徒那般死纏爛打。心中狂喜,總算了結一段“錯愛”。
眾人皆狐疑瞧著我,我笑道:“我上回冒犯了十四阿哥,今日便與他小賭一把酒,惹是我勝了,他便不與我計較!”此時,最後一道菜也呈上桌,肉珠燴豌豆。我在心裡默唸: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
回到宮中,崔嬤嬤竟一直等著我,她送我的生日禮物是兩個故事,兩段往事,兩種愁緒,一個結局。
我躺在床上,酒精的迷醉也無法讓我入眠,這是兩個在我們看來很尋常的故事,電視劇裡也大抵有類似的情節,聽過、看過,也許只是付諸一笑。只是,如果這是發生在你所熟悉的人身上,你會感同身受,同痛、同傷、同哀、同愁。
還記得那首詞麼?太嬪娘娘最喜歡的《靜女》,不是順治帝與太嬪娘娘的定情之詞,卻是與一名城門守衛的愛情見證。故事很簡單,棒打鴛鴦、始亂終棄、鬱鬱而終。只是順治皇帝的一時興起、一夜臨幸,便毀了兩個人的一生。
還記得崔嬤嬤的青玉鐲子麼?李德全、崔嬤嬤、還有一位小名蓮兒的宮女,三人都是孤兒,一塊兒長大,情同兄妹。河南家鄉鬧旱災,顆粒無收,李德全便獨自赴京,想著當個小學徒,掙點錢養活家鄉的兩個義妹。那會兒大清朝內憂外患,忙著定三藩,打噶爾丹,世道不好,李德全無門路,無法,眼看自己也要餓死異鄉。狠狠心,“揮刀他宮”,進宮做了太監,崔嬤嬤、蓮兒尋到京城,見義兄自毀一生,也都是情深義重之人,便設法進宮做了宮女。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兩人都有一手好繡活兒,很快在宮裡的繡房站穩了腳跟,而李德全也憑自己的聰明能幹,闖出一片小天地。按崔嬤嬤的話說:這也挺好,只要三個人在一處,吃糠咽菜也是好日子。
蓮兒聰明靈巧,生得也靈豔動人。咱們的千古一帝康熙,也只是政治上的偉人,在男人的劣根性上,可是一點兒不顯優越,這便又有了一夜魚水之歡。歡便歡了,也該給個名份不是?好傢伙,不但不給,蓮兒有了孩子,愣是教人端了碗湯藥把孩子給打了。那麼巧,也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奉命送藥之人便是李德全。
結果是孩子沒了,蓮兒也消失了,這宮裡少個把宮女誰又會在意呢?森森古井中有多少冤魂,您可算得清麼?
人亡花落,從此兩不見。而崔嬤嬤與李德全也便形同陌路,直到為了太嬪求醫之事,青鐲才“重出江湖”,兩人二十年的怨懟才算有了冰山融化的跡象。青鐲原是一對,崔嬤嬤、蓮兒,人手一隻,乃是義兄李德全所贈。
告訴我這故事的崔嬤嬤說:“采薇,寧壽宮你怕是呆不長久,日後的造化全憑你自己。你要記住,這大清皇宮掌生殺大權的只有一人,便是皇帝!而能主宰你命運的也只有皇帝!”
我知道,我從來就知道,只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我該做什麼?
夢轉紗窗曉 正文 第39章 秦腔串詞訴相思
章節字數:4027 更新時間:07…08…21 17:29
果然,我很快就離開了寧壽宮。康熙爺回京的第二日我便被調派到乾清宮餑餑房,當起了點心師傅。這個訊息於我而言,亦喜亦憂,喜之是因為太子任是再膽大妄為也不能折騰到他老爹的寢宮去。憂慮的卻是伴君如伴虎,生死懸於一線間。或者更可怕的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好在,現實並不如我所想像那般險惡。我並不用日日呆在康熙爺眼皮子底下,除了進乾清宮第一日面聖謝恩之外,我只是呆在餑餑房,跟著大師傅們學手藝。大夥兒在草原上已“共事”過,而我無心插柳的“慷慨之舉”也給他們留下不錯的印象,再加上王公公的照拂,我的小日子倒也過得挺滋潤。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又是冬季。康熙四十二年的第一場冬雪已不期而至,來得悄無聲息。“綠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