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報工作。”
梅蘭妮才瞭解老和尚的憤怒之由。
他們不知道的是;漕幫的締造者翁乾潘曾是洪門中人;被派到京城去探聽訊息時;被清廷抓獲。他就投靠了清廷。然後他另組安清幫(漕幫);立了一套規矩。想來此人的組織能力不錯;漕幫在他手裡發揚壯大。雖然在他死後,漕幫分成南北兩派,勢力還是很快就超過了洪門。如今;那些碼頭官;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從此;洪門弟子果然遵守洪門總舵主萊山大師的話;與清幫界限分明。後來;洪門中有諺語道;“由清轉洪;披紅掛綵。由洪轉清;剝皮抽筋。”
由於;華記的運輸大都是走海運;內路的運輸很少走運河;黃家平的船隊都是在江南的河流湖泊中穿行;所以;和漕幫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衝突。
但是;江南地區及運河沿岸的漕幫勢力發展很快。很多人都加入漕幫;因為;如今漕幫有了政府的補貼;幫會里的人生計得到了改善。其實;很多人參加幫派就是衝著改善生活而去的。
所以要使一個幫派得到發展;就要讓參加幫派的人生活得到改善。還要讓他們的家人不受欺負。
秦煉說;江南地區的山河會如果要與漕幫抗衡;只有大力發展經濟。
如今;華家雖然在蘇州上海都有農莊和工廠;但是這些的規模都不大;工廠更是象小作坊的規模。
因為;這時雖然有商品交流;但畢竟農業社會;絕大多數人家還是過這自給自足的生活。最大的消費群體就是一些城市裡的人。再就是那些八旗子弟。一般的市民生活水準並不高;應付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衣服被褥這些生活必需品外;就很少有錢買其他物品。而八旗子弟就特殊了。
針對八旗子弟;他們有過計劃。幫著他們玩;替他們創造條件玩。他們愛養鳥;就做精緻的鳥籠;鳥食罐等物件。愛養金魚;就做玻璃魚缸。再就是推出葡萄酒和酒具。
梅蘭妮擔心的問梅朵;“你那葡萄酒行不行啊?是不是正宗的?”
她知道;後世有許多品牌的葡萄酒;梅朵的葡萄酒是她留學北美時;向那些洋人鄰居們學來的家庭葡萄酒的釀法。
梅朵笑了;“這又沒什麼正宗不正宗。只要讓他們喝慣了;就成正宗的了。”
到了收葡萄的季節了;梅朵要去北方。指導他們做葡萄酒。
梅朵走前提醒梅蘭妮;要多想想潛在的消費力。
梅蘭妮還真想了。
一想;還真讓她想到了一個主意…絨線。
開發絨線市場;中國的婦女不拋頭露面的;都窩在家裡;在家裡讓她們結絨線;又消磨工夫;又能得到絨線織品。而她的絨線當然就有市場了。
她興沖沖的找秦煉商量。
秦煉聽了;“這絨線從工藝角度來說;並不難;因為我們已經紡出了毛紗;只要把毛紗並起來;就成了毛線。問題是你如何推廣;能買的起絨線階層的婦女大多數都宅在家裡。如何知道結絨線呢?”
梅蘭妮一想;可不就是這樣?但是她也不是會輕易退縮的人。
過去;在蘇州不易居時;她也搓過毛線;但是那種毛線都很粗糙。只有用羊駝毛搓出的線才不扎人。但是;因為羊駝毛不多;所以不能投放市場。只能自家用。
如今經過精紡的毛線非常的柔軟。梅蘭妮做了幾斤毛線出來;用竹針織了披肩;圍巾;手套;頭套。
帶著這些毛織品;她回到蘇州。和席羽絹說了銷售絨線的想法;並給羽絹看了這些毛織樣品。
席羽絹見過華家的毛織品;可是這些毛織品的檔次要高很多。
她挑剔的左看右看;最後才說;“這樣的絨線;會為大家所接受。”
只是;如何推廣呢?
羽絹有主意;“你教會幾個小姑娘;交給我;我能推廣。”
到哪裡去找小姑娘?這年頭的人都不願意離開家鄉的。梅蘭妮還要回上海去管工廠;不能在蘇州久待。
羽絹很輕易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她叫了牙人來;從他手裡挑出幾個伶俐的女孩;交給梅蘭妮。
這樣也可以啊?梅蘭妮發現買賣人口的好處了。
梅蘭妮帶著幾個女孩回去了上海;教她們紡線;教她們織絨線。江南的女兒都是心靈手巧的;拆拆織織;很快就學會了。幾天工夫就織出了成品。
羽絹得知後;就讓女孩;帶著絨線和竹針去蘇州。
梅蘭妮挑出兩個最手巧的;帶上十幾斤絨線;去了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