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頁)
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他身邊有不少心腹大臣,不過他對那些大臣多不信任,所以殺了不少。現在朱允炆當了皇帝,自然要用自己信任的大臣。而他最為信任的,莫過於已經跟隨他多年的太傅黃子澄。
黃子澄起初是朱標的伴讀,朱標死後便順理成章做了朱允炆的老師。算起來也算是“三朝元老”了。朱允炆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他對朱允炆的確是一顆丹擔心照明月的忠誠,所以很得朱允炆的倚仗,在他登基之後便封了黃子澄為太常卿兼翰林學士,主理朝政。
另外,黃子澄還推薦了一個人給朱允炆,那便是齊泰。
齊泰這個名字是朱元璋賜的,他的本名叫齊德,是黃子澄的同科。但黃子澄的文采更勝一籌,當年一起趕考,中了會元,於是被選入了翰林院,做太子朱標的伴讀。而齊泰那一年只中瞭解元,直到第二年才考中了進士,被安排在吏部擔任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
雖然如此,但齊泰這個人還是比較圓滑的,所以官運還算是順風順水,沒兩年就調去兵部做了郎中。
齊泰有才華,有學識,而且肯下功夫,讀過不少兵書,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對明朝的兵力部署也掌握得一清二楚。而且他有一股文人特有的氣節,當了九年的官,竟然沒有任何過失,深得朱元璋的賞識,所以幾年後又從兵部郎中升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置。
而黃子澄看重的便是齊泰在兵部多年,對大明的兵力將領十分了解,所以覺得用他肯定沒錯,便將他推薦給了朱允炆。
朱允炆還是太孫的時候聽朱元璋提到過這個人,也覺得他是可用之才,於是便直接將他提升為兵部尚書,與黃子澄一起參與朝政。
另外,朱允炆也籠絡了不少武將,比如梅殷,比如徐輝祖,比如耿炳文,比如李景隆。
朱高熾坐在應天的燕王府內,看著朱高煦不知怎麼弄來的百官名單,眉頭皺得那是一個緊。
按黃子澄的想法,朝內有他跟齊泰,朝外有諸多將領,只要稍微動動腦子削弱了諸王的勢力,那朱允炆的皇位便坐得穩了。
但他沒想到,齊泰也是個文人,雖然讀了不少兵書,但畢竟只是紙上談兵。讓他主理兵部,掌管調兵遣將的事兒,先不說諸位將領服不服,就是齊泰自己能不能夠勝任,那也是個未知數。
他是怎麼也想不明白,朱允炆怎麼會腦子發熱讓這兩個傢伙主理朝政呢?他是真不知道“文人誤國”這四個字到底怎麼寫嗎?
“大哥,有什麼問題嗎?”坐在對面的朱高燧正在喝茶,見他緊皺著眉頭,忍不住開口詢問。
不等他回答,坐在旁邊翹著二郎腿啃蘋果的朱高煦已經接下了話頭:“肯定是看到了大舅的名字。”
“大舅?”朱高熾愣了片刻才想起來剛才摺子裡面徐輝祖的名字,“看到大舅的名字有什麼稀奇?咱們現在也算是同朝為臣,該是高興才對。”
朱高煦對他的話嗤之以鼻:“同朝為臣?我可沒這麼想過。”
朱高熾瞪他一眼:“這裡是應天,不是北平,說話當心些。”
“算了。”朱高煦啃完蘋果將核丟到碟中,抹抹嘴起身,“懶得跟你爭這個,只望日後不要跟自家親戚兵戎相見才好。”
“高煦。”朱高熾警告性的提高了聲音,這小子說話真是越來越口無遮攔了。
“好了好了。”朱高煦見他動怒,嬉皮笑臉走上前,“大哥,在應天呆膩了,咱啥時候進宮辭行回北平去?”
此話一出,坐在對面的朱高燧忙跟著點頭。
朱高熾將那摺子收起來:“明天咱們就進宮辭行。”
“太好了!總算是可以回北平了!”年紀最小的朱高燧一聽明天就可以出發,高興得從椅子上直接就跳了起來。
可朱高熾沒想到自己第二天帶著兩個弟弟前去辭行的時候,朱允炆竟然沒在。主事的太監告訴他們皇上一早就跟黃子澄出宮去鐘山祭拜先皇了。
朱高熾覺得奇怪,皇爺爺才葬了小半月,表示孝心也不用那麼積極吧?
沒辦法,三人只好第二天再去。
可主事的太監又說皇上在御書房跟大臣商議軍政,不便召見他們,讓他們改日再去。
三兄弟互望一眼,朱高煦張口就要開罵,被朱高熾拽著手臂捂著嘴跟小弟一起將他拖出了皇宮。
第三天,他們再過去的時候,朱允炆倒是在,但他們還是沒見到,主事的太監說朱允炆感染了風寒,吃了藥剛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