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3/4頁)
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糧種負責人臉色灰敗,這事他和手底下的人要付主要責任,若是季知府要拿人頂缸,他們就是最好的人選。知府大人早就交代過,讓他們在交接糧種的時候多注意,若當初就發現其中的隱患,那就沒有之後的諸多麻煩了。現下倒好,不止他們自己有麻煩,連帶他的直屬上官溫同知和季知府都陷入困境,他真是有苦難言。
季宣和想了想,心中已有主意。他先是按兵不動,在確定不是自己人自導自演之後,便決定如實上報。他清楚報上去也未必會有好的結果,搞不好,還會疑心是他們貪墨,以次充好,誰讓當初交接糧種的時候,沒能檢測出有問題?糧種都進了糧倉好些天,才發現端倪,是不是有些太晚了?
將該走的程式都走了一遍,季宣和沒有坐以待斃,他發動自己的人脈,至少要清楚誰在其中插了一手,若連下絆子的對手是誰都搞不清楚,他這十年官算是白當了,果真如此,還不如回家養孩子去。
這算不上多大事,幕後人即使被查出來,也扳不倒他們,同樣,這條放在季宣和身上也照樣能應驗,想據此事將他拉下馬根本就不可能。
季宣和有些被噁心到了,在末世中,更加殘酷血腥的事情他都見過不少,他只是沒想到和平年間,為了給對手找些小麻煩,官員就能如此大動干戈,罔顧百姓的死活,他算是長見識了。
眼看就要到農戶領糧種的時候,季宣和著急也沒用。糧種不同於糧食,不是隻要是糧食就能拿來種的。半數新糧種被如數發放下去,陳糧種也不能放著不管,不將它們利用起來那純粹就是浪費,而且,想要一下子弄到那麼多新糧種,難度很大。
季宣和請教了府衙專門人員,又詢問了一些經驗老道的老農,得出結論,陳糧種不是不能種,只是要有同新糧種那樣的畝產,每畝需要的陳糧種就得比新糧種多上幾成。
官府的效率很高,畢竟季宣和就任知府好幾年,這官可不是白當的。其他派系的官員也沒有閒著,真要把季宣和惹毛了,若他萬一看誰不順眼,拎他出去頂缸,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上下一心的情況下,糧種很快被髮放下去。鑑於官府勢大,這幾年知府大人的所作所為也得到了百姓們的認可,那些陳糧種也如數被農戶們買走。
陳糧種每斤的價格比新糧種低,府衙糧種入庫是按新糧種來算的,這麼一來,等於是有了虧空,如何填補這個虧空就成了府衙最近忙碌的頭等大事。
當官之後,不用觸犯律法,就有正兒八經的油水可撈,糧種那多出的部分就是其中之一,當然不全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眼下因陳糧種一事府衙虧空近一成,就算將府衙官員來源於糧種上的油水全數填充進去,還有少許差額,需要從其他地方抽取。
挪用府衙公款,季宣和顯然不會這麼幹,那就只能從其他屬於官差可自由取用的補貼中呼叫一二。此事的直接負責人自是逃不開,季宣和讓這幾人各自出了些銀錢,算是給他們一個教訓,希望他們以後做事能更加謹慎,像他這麼好說話的上官可不多見。
時間不等人,等上頭派人下來檢視時,糧種已然發放的差不多,留給他們的只有少部分陳糧種。上面的官員跟走過場似的,姍姍來遲,又收穫頗豐的回去覆命,至於調查結果,可想而知,證據都只剩丁點兒,還是那種不能證明什麼的實物,結果自是不了了之。
季宣和早就有了準備,靠人不如靠己,想要上面的官員維護他們,還不如他自己動手查探來得快。此事後不久,結合多方訊息,對於下手的人,季宣和已然心中有數。
季宣和派出了一名探子,照樣不用他冒著生命危險去獲取對手的訊息,他的任務就是時時盯著對手,千萬別被他抓到把柄,不然就有的他受的。
季宣和不想這樣的,經過末世之後,好不容易在錦朝安定下來,有了自己的小家,偏偏就有人不讓他痛快,那他也不會逃避。能在末世存活下來的人,就算他心腸再好,該狠的時候絕對不會手軟,那樣的人早就被險惡的環境給淘汰了,能活到末世後十年的,沒有一個好相與。
小小一個計謀,就害的整個府衙原本能得到的油水被盡數刮盡,還賠進去不少,一時間,府衙被低氣壓籠罩,斷人財路不亞於謀財害命,尤其是碰上季知府這樣的上官,人人損失不少,還不能找人申訴,可謂是將府衙上下禍害了個遍。
☆、101|3。22
季宣和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這次算是非戰之罪,糧種負責人夠仔細了,誰想還是著了道。有了這個例子在先,官差不想被連累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