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3/4頁)
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數量可能比衛所兵力要多,兩軍對壘,我方弱的話,若沒有援兵,輕易不會發動攻擊。而敵兵也沒有行動,這就陷入了僵持,兵力佔優的一方不動,兵力弱的一方只能奉陪到底。
季宣和倒是希望最好能一直維持這樣,西林縣城並非軍事重鎮,雖在軍事上還算有些價值,和邊關比起來卻是微不足道。若沒有衛所兵力護衛,光靠西林縣城本身,實在有些薄弱。
虧得季宣和做了大量準備,要不然還是老樣子的話,沒衛所護持,光靠西林縣城自身,估計守不了幾天就要被破城。
西林縣城有四道門,儘管敵兵只在北城門附近陳兵,其他三道門的城牆上也必須派人十二個時辰不間斷巡邏。
西林縣除了縣衙官差之外,能派上用場的就只有西山莊子的勞力和各府護院。這些都是訓練過的,其他青壯年就只能湊數了。不過仗著有城牆為依託,居高臨下往下扔石塊,潑熱油還是能的。人手已經召集齊,只要吹響戰鬥的號角,他們隨時能充當兵丁。
季宣和在西城門沒有什麼發現,便又轉到北城門。
“這是要撤?”季宣和看著敵兵往後退了一段距離,幾乎就要走出望遠鏡的觀察範圍,他有些想不通,不戰而走,這是什麼兵法?似乎不像草原部族的行事風格。難道他們在等什麼訊號?不然難以解釋他們這樣莫名其妙的行動。
不光季宣和心中疑惑,陳指揮使也是臉色很不好看。
西林縣雖然多是山地,縣城附近卻是平原,在這樣的地形上,以少勝多難度很大,陳指揮使不敢貿然採取行動。一旦佈局失敗,損失的可是他辛苦培養的兵士,要是損兵太多,他的職位能不能保住都是個未知數,有了諸多顧忌,行事就顧慮重重,銳氣也少了許多。
不過若能將這股兵力牽制住,那也是一項功績,到時候其他衛所騰出手來,消滅他們不過是早晚的事。
調兵是個麻煩事,附近的衛所應帶都收到了西林縣遭遇敵兵圍城的訊息,到現在還沒行動,要麼是他們也遭遇了戰事,要麼就是還沒收到上頭的調令,一般不是情況緊急,沒有哪個衛所指揮使敢私自調兵。
這點陳指揮使能理解,若換成他,他多半也是這麼做。
季宣和看不到衛所兵士,只是因為他們駐紮地超出瞭望遠鏡的觀察範圍。
敵兵沒有帶多少後勤物資,昨晚的掃蕩收穫並沒有預想中的豐厚,他們便得想其他辦法。不然的話,用不了多久,不用人打,他們自己就得彈盡糧絕。
看著敵軍兵士漸漸走出季宣和的視線,直至最後一抹身影消失在他的視野中,季宣和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
☆、54|3。22
敵兵暫時退卻,季宣和便沒必要繼續待在城牆上。牆垛上有牆擋著,卻和四面透風也沒什麼區別。這種寒冷的天氣,不只敵軍遭罪,己方也一樣跟著受苦。
其他人是沒辦法,季宣和卻不需要這樣,他只要守好自己的職責就行。如今城牆上暫時不需要他,他便可以乾脆利落走人,還不會遭底下人埋怨。說白了,季宣和適應能力很強,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他能吃苦耐勞,一旦有更舒適的方法,他更傾向於在困頓中享受。
平常時候冬天柴炭本就要大量準備,這一回,季宣和從衛所派人提走了稅糧之後,就預感有事情要發生,準備的更是充足。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動用縣衙公賬上的銀子儲備的,這些不到非不得已的情況下,都不會動用。一旦動用,也就意味著縣城被圍困的時日已久。
敵軍沒動一兵一卒就自行退走,季宣和卻並未有多開心。被打敗落荒而逃和自行撤走完全是兩個概念,性質也不同。敗退那就說明戰事告一段路,不出意外,他們就安全了。撤走,季宣和就得擔心他們隨時回返,城門是不能開的。
文官武將壁壘分明,只要不是邊關,衛所兵士輕易不允許進城,要不然,陳指揮使早把他的兵士全拉進西林縣城內,有了城牆的阻擋,兵力之差就不顯了,守城綽綽有餘。
這也是因為情況還沒那麼嚴重,若不然,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陳指揮使也會豁出去。
西林縣城並非位於西林縣的正中,反而有些偏北,敵軍撤走的方向似乎也是北方,不知道他們的目標是哪裡。季宣和知道眼見未必是實,沒準敵軍撤退的方向就是用來迷惑他們的。虛虛實實,沒有更多的資訊,他分析不出來。
“王爺,屬下護送您先走,車隊目標太大了,只有您安全了,其他人才有活命的希望。王妃他們跟隨大隊人馬一起行動,後頭就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