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2/4頁)
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還有什麼顧忌?季大夫人一早就看不慣宣和,不然怎麼會小小年紀就將他分家出去?”潘老太太來康平縣城前並不知道外孫郎君遭遇的事,來了之後自然會從外孫那旁敲側擊,知道季宣和自小體弱多病,還有著妨礙六親的名頭,季大夫人腦子想左也並不奇怪,這樣的事在錦朝可不少見。並不是每個母親都願意為子女犧牲,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只要自己日子過得舒暢了,其他的諸如子女,不過是她們過好日子的籌碼。
這種事情在皇宮裡最為常見,那裡親情相對外面來說,要淡薄許多,大家族也不予多讓。
“再說,千百年來,母子之間的事,就算已經分家,那也是家事,旁人插不了手,別說我們只是宣和正君的外家,就算是文家來了,也沒立場管。”潘老太太自是清楚癥結在哪,語氣平和,似是認為這樣理所當然,仔細注意,當能聽出蘊含其中的憤懣。只是潘老太太也知道,這事上她潘家想為季宣和出頭就像蚍蜉撼樹,不自量力,“宏力,諸位成年皇子是不是都順利回到了封地?”
“祖母,應該是的。”潘宏力作為縣丞,經營了幾年,也有一些來訊息的渠道。
“宏力,你有能力就爭取當個知縣,想再進一步就緩緩,起碼得等文昌帝坐穩了位子再表現自己。”潘老太太知曉自己的孫子沉穩有餘,魄力不足,不過她還是提醒了一句,“明傑,你認為如何?”
“娘,此法甚為穩妥,如此正好。咱們家小業小的,不合適捲進朝堂爭鬥之中。”潘明傑很有自知之明,他和兒子都不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事還是少做為妙。
西林縣,縣衙大堂。
“方主簿,那幾個幾乎被屠戮一空的村子,你重新整理一下他們的戶籍檔案,抽調一些願意前去定居的農戶在那落戶。”季宣和從案牘上抬起頭,吩咐邊上的方主簿。
“大人,下官正有此意。”方主簿在季宣和手下做了三年事,對他的行事方針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搶先一步就開始安排此事。
季宣和對此不甚在意,揣摩聖意也許會遭聖上忌諱,他一個小小七品官不用這麼小心翼翼,只要不是把他從裡到外都研究的透徹,他無需為此介懷。
方主簿也是確定季宣和不會為此生氣,才如此說的。不然他在主簿位子上坐了那麼多年豈不是都白乾了?要是這麼沒眼力見,估計他早就回家養老去了。
西山莊子建成之後,真是好處多多。原來西林縣縣衙經費不是很充足,冬天在縣衙辦事,也就只有知縣縣丞這些上級官員有足夠的炭火提供,其他下級差役,哪有這麼好的待遇?通常都是很多人擠在一起烤火。
現在嗎,縣衙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炭火雖說不是盡情用,至少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摳摳索索,凍手凍腳的事再沒發生過。
這些都是季宣和上任之後才有的福利,西林縣一眾官差嘴上不說,內裡是知道好歹的,特別是那些地位不高的皂隸,對季宣和更是感激在心。
新皇自登基之後,對於不在他控制之中的州府,他便不再往下撥款。如今甘肅一眾官員的薪俸都是安王下發。這麼一來,甘肅實際上已經和獨立小國沒什麼區別,當然其他和甘肅處於相同境地的州府也同甘肅一樣。
這也不怪文昌帝如此作為,不管他發不發官員俸祿,那些地方都已經脫離他的管束,發了也是白髮,只是能在道德上佔據制高點,不過文昌帝他不願吃這個虧,哪有他出錢給別人養官員,養兵士的道理?
這一決定有利有弊,文昌帝這麼做,那麼將徹底把脫離他掌控的地方官員將士推向各地的實際掌權人,想要再奪回這些地方就不難麼容易了。好處也並非沒有,官差的薪俸和養一支軍隊的費用非常龐大,少了這麼一大堆負擔,國庫就不會吃緊。畢竟不管文昌帝發不發俸祿糧草,那些地方的賦稅都是不會上繳給他的。
新皇登基的訊息也許安王他們都要儘量拖延,像這麼給自己長臉的事,安王他們豈能不大肆宣揚?
季宣和看著安王派發到縣衙的薪俸,感嘆真是變天了。
安王沒有做出改變,還是按照以前的規矩辦。這對季宣和他們來說,什麼都沒變,只是換了個頂頭上司罷了。
可恰恰是這一點,才是最不容易令人忽視的。
文昌帝這麼做倒也不是沒有額外的好處,這麼一動作,完全就是讓各地掌控者自立為王,相互合作的情況大為減少,方便他各個擊破。端看誰動手快,誰不為眼前利益所惑,相互間形成利益集團。畢竟只有抱團了,才能對抗大勢力的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