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3/4頁)
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先解決。這樣下去不行,安王五人決定暫停談判三天,到時候還拿不出令五人都滿意的方案,就繼續回各自暫居府邸同下屬官員幕僚商議,定要在最快的時間內處理好這件麻煩事。
安王五人能聚到一起,心中早就有數,想要一人霸佔整個錦朝,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保持錦朝的完整性非常有必要。錦朝立國才一百多年,老祖宗打下如此強盛的天下,若斷送在他們手上,那他們真是無顏面對先祖。
錦朝是歷朝歷代以來最為強盛的一個朝代,皇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忠君愛國,當然再好的教育,到了個人,理解也是千差萬別。忠誠於父皇也就算了,輪到自己的兄弟,那就又是兩說。不過,雖然兄弟間不睦,但只要還有這份心,拱手將江山讓與外敵的事,他們都做不出來。
說起來,這裡邊落差最大的要算文昌帝,他一開始還以為自己有這個能力將錦朝的疆域再次統一,誰想事情出了偏差,兄弟們太過能耐,縱使他手上攥著最好的棋子,卻也只佔據了最大一塊蛋糕,地盤是左手進右手出,除了國力下降,對他來說,這場戰爭,他並沒有得到實質的好處,反而還吃了虧。以一敵眾,果然沒這麼容易。
至於其他四位王爺,但凡能坐在這裡的,無一不是實力大漲,地盤增多,心緒比之文昌帝要平靜許多。談判卡在這裡,倒不是文昌帝一人的問題,安王他們也沒好上多少。權益嗎,自然是越多越好,主動捨棄一部分,對於掌權者來說,無異於割他們身上的肉,那個痛那。事情一拖兩拖,直到拖無可拖,文昌帝五人才不得不面對現實,要麼談崩,各佔一方,要麼每人出點血,錦朝仍是錦朝,只是組成形式不再與之前相同。
這回是到了真正割捨部分利益的時候,不在自己身上動手,五方談判就將無止境的持續下去,誰都沒有那麼多閒工夫浪費在扯皮之上。談判的大堂清淨了好幾天,五方勢力府邸倒是鬧騰得很。朝自身動手,那個難啊,割多了怕痛,割少了估計其他四方都不會樂意,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實在是難煞眾人。
季宣和聽著安王底下文官武將各自的提議,眼眸暗了暗,換湯不換藥,根本性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他估摸著其他四方勢力應當也是大同小異,如今的情況,按這些人的意思做,那五個勢力最終還是一盤散沙,稍微□□亂子,錦朝瞬間又將一分為五,聯盟太鬆散,很容易被人一擊即潰。
能夠被安王帶出來談判的,沒有哪個是廢物,季宣和是其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又和他們沒有多少接觸,理所當然被人無視、被人排擠。季宣和並未在意,他雖然成了知府,卻屬於地方官員,與中央官員不能相比。安王轄下知府不少,無論怎麼排,季宣和都輪不上。他能來這裡,不用說跟安王離不開關係。
季宣和同安王扯上關係已將近十年,此前,兩人卻從未照過面,這次談判,季宣和是第一次見到安王的真容。基因經過幾代后妃的最佳化,安王五人沒有一個是長相醜陋的,三四十的年紀,一個個保養得當,不是壯碩長相英挺,就是五官柔和,風度翩翩,一個個都有著獨特的魅力,權勢加上平均水平之上的容顏,出現男女都為他們趨之若鶩的情況,就很容易讓人理解了。
也不知道安王是怎麼想的,把他安排在中間偏前的位置上,卻不強迫他發表看法,每次商量,都給他留了位置,排在他後面的人,平均下來,每人都闡述了不止一次自己的論調,季宣和顯得有些鶴立獨行,他出現在會議上,想不引人注目都難。
季宣和承受著其他官員有意無意的注視,心中很是無奈,只能儘量減小自己的存在感。
☆、73|3。22
第一次暫停談判的時間很快就過去,談判重啟之後,依舊是老樣子,老調重談,沒什麼根本性的進展。談判已經持續一個多月,很多人都有些著急上火,此時倒還耐得住性子,只是相較其他三位來說性子稍微急了點的莊王和壽王,此時已是繃著一張臉,昭示著他們的不耐煩。
季宣和心裡樂呵,安王他們五人明知這樣不行,卻能拖就拖。其實,只要有一方開了口子,其他四方就能打蛇隨棍上的跟進。並不是說誰先說出口誰就失去更多利益,只是沒人願意先低頭罷了,大家都在硬撐著。
按理來說,莊王和壽王先開口的可能性最大,問題是他們不是孤家寡人,底下有的是出謀劃策的人,兩人脾氣又不至於急到火爆,到目前為止,雖心裡厭煩,卻尚能按捺的住。
如此又過了些日子,安王將底下的文官武將和謀士,但凡能說的上話的,都叫到了一起。看著大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