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2/4頁)
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允許攜帶一馬車的貨物。超過的,那就抱歉,哪來回哪去,要不就是減少貨物量,直到允許通關的數量為止。
當然,所說的這些貨物,不包括舊物品和乾糧之類,那些愛帶多少帶多少,沒人會管這個。
錦安郡開放的關隘不多,光有通關路引還不夠,必須到這些指定城鎮才行。這麼一來,很多人就不得不繞遠路,抱怨歸抱怨,總不能撂挑子不幹,該走哪裡還是要走哪裡。
跟著商隊走,行程勢必快不到哪去,如此一來,倒也減輕了趕路的負擔。暑天趕路,耗費的體力不是一般的大,季家則不用擔心這些,只要是沒病沒痛的青壯年,一個個身體都壯實得很。
烈日驕陽之下,因著天氣的原因,帶的貨物都是易於儲存的,這讓商戶們不由感嘆時機不好,如今卻也顧不得了。
季宣和自己就是知府,對於路引的限制那是門清。季家攜帶的貨物達到了允許攜帶的最大量,整整一馬車都是禮品。分為三份,大致都相同,文卓成的那份最厚,其次是潘家那份,最後則是單給季老太爺的。
☆、80|3。22
至於季宣和父母和季家,呵呵,季宣和這次可沒給他們面子。現在季府再想管到季宣和很難,又有著季大夫人乾的一手好事,季宣和是連面子情都不要了。
早前,季宣和還顧忌一二,畢竟是古代,這裡注重孝道,在季宣和眼中,季府也沒做太過分的事,不就是送節禮嗎,隨大流送一份也費不了幾個錢。現在嗎,季宣和是半點心思都沒有了,與其送得不甘不願,還不如斷得乾乾淨淨。
總體上來說,四川夏日並不算酷熱難當,至少比起西林縣來說要好過不少。西林縣海拔高,陽光直曬,中午時分沒幾人敢暴曬在烈日下。應州府城則不然,陽光雖烈,面板被曬傷的情況很是少見,最多就是汗如雨下。
即將面臨戰後第一次收穫,戰時的稅賦制度不再適用,幾個月下來,新的制度早已出臺。當然,賦稅不可能一下子就回歸到戰前水準,必然有一個過度時期。
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比起甘肅,百姓們的日子要好過一些。這裡可以種植兩季作物,一季水稻,一季小麥。糧食不夠吃的,就多種植一些粗糧。怎麼種才最划算,農戶們心中自有一杆秤,不需要旁人來指手畫腳。
季宣和作為知府,原本該有優質糧食的定額才對。不知道是他運氣好還是怎麼的,連年戰爭,這一條早就廢棄,目前安王還沒有對此做出新的規定,季宣和巴不得上面人不要想起這茬,能少些負擔,他也樂得逍遙。
優質糧食對官宦富戶來說,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能卸下那是最好不過。如今無論哪個郡,糧食缺口都很大,不說優質糧食,連細糧種植面積都大為減少,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呢。
四川雨水充足,光照就有些不足,大部分地區水稻只能種植一季,能種雙季稻的地區少之又少。應州府也是如此,百姓們種的都是單季稻。相對於雙季稻來說,單季稻生長時間長,口感比雙季稻要好。
四川土地富饒,與之帶來的就是人口眾多,人均田地自然就少,和富庶的南方類似,更講究精耕細作,不像西林縣那樣有大片荒地等人來開墾。
田稅是按季收的,種一季就收一季的稅,應州府能種兩季作物,每年就得交兩季田稅。相比起西林縣百姓而言,應州府百姓負擔更大。
戰時,四川農戶稅賦繁重,日子一樣過得很是艱辛,能一年到頭填飽肚子的沒有幾個。和在西林縣時不同,應州府不是季宣和的一言堂,很多府務想要傳達到下面的縣鎮,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阻撓。
幾年下來,季宣和已經收攏了半數以上的權利,剩餘那部分,他卻無能為力。這不是他能力的問題,而是站隊不同,除非將這部分官員都撤職,不然,這樣的局面會一直維持下去。
見事情不可為,季宣和就沒有再在上面花費心思,該他做的他都做了,其他的他也無能為力。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只要他們沒觸犯律法,季宣和也拿他們沒轍。
中央行省正在穩步建設,中央官員也逐步到位,錦朝總算不再是個空架子,又有了錦朝該有的模樣。中央行省的中心地帶,錦朝的新都城——錦城,也在加緊步伐籌建之中。
重新建一座城池,太過費時費力,又是戰亂剛平,此法不可取,錦城便是選擇了一座經過戰亂的府城為基礎,改造一番就成了新的都城。
錦城分內城、中城和外城,內城只有五座王府,以後將住著五個郡的主人,中城則是官宦富戶,外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