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哪裡,但那必然是一個遠離了危險地帶的地方。
甚至,他們也沒能去想,這次洪災過後,房子沒了、存摺沒了,他們往後的生活將要面對怎樣的艱難,他們能想到的是,活著,就是他們最大的幸運了。
辛玉衍的飛行速度極快,當她去到最後一個災地,看著那救起了最後的受難者的葉子飛離的時候,她這才終於得到了那些被她分別派遣出去的老古董們的訊息——
各江岸堤壩駐地,除早前犧牲的軍人以外,其餘能堅持到他們抵達的,皆已營救成功。
而她這邊,同樣如此。除了少數一些從一開始就放棄了掙扎的、沒能等到她抵達的人之外,幾乎無人身亡。她這邊和老古董們那邊的死亡人數加起來,絕不過千。
在遇上了這樣打的洪災以後,還能像這樣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全身而退,這在從前,是全然不可能的。哪怕魏正國在做下決斷、請出辛玉衍的時候,光是一個辛玉衍、同及她的那十位弟子,輕輕鬆鬆地跑上這麼一趟,便比他之前半年有餘的掙扎要強得多。
然而此時,辛玉衍只是握著手裡老古董們用來傳遞訊息的紙鶴,輕輕點了點頭,留了一句讓老古董們放著那些難民到安全地帶便自行回到宗門的訊息以後,便放了紙鶴離開。
那一天,辛玉衍在洪水咆哮、肆意虐過山林平地的難地呆了很久。等她回到宗門的時候,已至第二天霧隱朦朧的天明,離老古董們抵達宗門的時間已經相隔很遠。
那一整個晚上,很多人都不曾入睡。那些時刻關注著這一場國難的政治家和國民們,以及剛剛死裡逃生,正處於極度亢奮狀態的難民們……
很多人都知道,在救了人以後,辛玉衍並沒有立刻撤離難地,而是選擇滯留了下來。對於問到了辛玉衍的軍人和難民們,老古董們就是這樣解釋的。
可是,辛玉衍為什麼要留下去呢?
在紙鶴裡,辛玉衍並沒有說明,老古董們自己都不知道具體情況,自然也不可能同那些軍人和難民們透露更多。
於是,那些牢牢記著辛玉衍是怎樣從陰暗的穹廬上淋著雨拾雲而下的人們,忽然想起,在他們的記憶裡,辛玉衍用葉子做成的飛舟,多到他們早已數不清。那麼,是不是她消耗的能量太多,導致她出了身什麼意外?
那些被救了的人始終心安不下來。
沒有人知道辛玉衍在那段時間裡到底做了什麼。等到第二天,天徹底大亮了,人們走到了屋子外,這才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那原本半點沒有要變小或者停下之勢的暴雨,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不知不覺的,忽然就停了下來。
是因為辛宗主嗎?
不管是那些受過了災難的人,還是原本就關注著這一場災難的政治家和其他國民們,都不約而同的在心裡閃過了同樣的想法。
國家氣象總局檢測的天氣,很少有出錯的時候的。更何提是把現在這六月份難得的豔陽天,給錯報成那樣能夠掀起洪災的大暴雨了。
除了滯留在災地的辛玉衍外,人們想不到別的理由。
*
沸沸揚揚了半年的華夏洪災預言,早在暴雨連綿不斷地下了三天、咆哮的江水隱隱間總是衝擊著堤壩、要沒過堤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定論。
如果僅僅是這樣,反正出事的華夏,其他國家不管是持嘲諷態度還是持觀望態度,總之,這火燒不到他們身上。就算這事是真的,頂多事後張口道個歉,這件事看不就算是過去了嗎?
國外的那些人,哪怕是國家領導人、政治家們,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誰也沒想到,這事兒最後的發展竟然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國家,隨便一次小的災害,死傷人數都應該是要遠多於千人這個數目的。反而,華夏鬧得那樣大,一場堪比1931年的洪災,竟然就這樣戲劇性的落幕了?
不約而同的,那些原本嘲諷著華夏的國家,這一次連道歉都沒有,全體沉默了。
他們不得不開始思考“辛玉衍”這三個字代表的究竟是什麼。
按照常理,如果真的是一場具有毀滅性的災難,那麼,不僅僅是華夏,那換成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你只能止損,卻無法避免。
所以,他們一開始會採取旁觀態度的原因,除了他們一開始就不相信那個預言以外,他們同時也覺得,哪怕足有半年的時間,一場具有毀滅性的災難,帶來的傷亡,必定也是無可估量的。
如果這場洪災註定會到來,那華夏又怎麼會足足等到災難開始的一個月前,才宣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