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重耳已經縱身上馬,聞言視線轉回,凌厲地盯住霍子衿。
霍子衿遍體生寒,急忙俯首:“是是是,屬下馬上去辦。”
李重耳雙足踢動馬匹,口中喝道:“限期一日。辦不下來,罰你去家令司劈柴十天。”
霍子衿急了:“時間太緊,多給幾天吧?”
李重耳兩眼向天,看了看日色,揮手抖起韁繩,向林外飛馳而去:
“劈柴二十天!”
——————
春風解凍,大地更生。
微燻的暖意催開萬千花朵,被妖獸陰雲籠罩數月的敦煌城,終於塵霾盡掃,全城上下,處處洋溢著安寧與喜悅。
府衙門外,石屏粉壁上的榜文終於沒了用場,周圍也不再有孤兒寡母的哭啼,如今四下裡歡聲笑語,一排肉案擺在牆邊,幾個屠戶吆喝著揮舞砍刀,剁碎一塊塊肥美的山膏肉,給排隊領取的貧苦百姓。
山膏肉益壽延年,在敦煌早有傳說,這頭山膏重達上千斤,足夠無數民眾大飽口福,簡直是天降的盛筵。肉案邊那一張張笑容橫溢的面孔,為的還不是山膏本身的美味,更為著這妖獸終於被人收伏,解了全城大災,報了災民血仇,這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吉兆,令得全城歡騰,喜洋洋直如過節一般。
“韶王殿下英武!真是大救星啊!……”
李重耳再怎麼解釋也沒用,這幾日他只要一在街上露面,山呼海嘯的讚頌聲便劈頭蓋臉襲來,百姓投擲的鮮花水果幾乎要把他和他的碧玉驄淹沒了:“拜謝殿下!”“殿下好厲害!”“殿下了不起!……”
喜歡光鮮人物,愛聽名人傳奇,本是人之常情。當日九嬰林裡的軍士、侍從,偶爾也有人怯怯提起那來歷不明的少年,但一個鄉野小兒出手,哪有皇子降妖的劇情精彩,更多軍士樂意把全部功勞歸於他們的韶王殿下,個個口沫橫飛地向旁人講述當日激烈戰況:
“殿下一聲怒吼,九嬰林裡地動山搖,那妖獸頓時全身無力,四肢痠軟,頭昏目眩,氣血兩虛……”
“妖獸四膝跪地,向殿下哀嗥求饒,只見殿下戟指一點,一道劍氣射向妖獸頂門……”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此時殿下拔地而起,直竄上九嬰林頂,手中長…槍發出萬道金光……”
《韶王殿下降妖變》立即流行全城,藝人們繪起圖畫連說帶唱,民眾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觀,用詞越是誇張,越是引得喝彩連連:
“韶王殿下膽氣高,
單人匹馬降豬妖。
九嬰林裡風雷舞,
鳴沙山頭烈焰燒。
七尺金槍光凜凜,
千斤惡獸血滔滔。
為民除害彰青史,
俠肝義膽照雲霄……”
蓮生抱膝坐在雷音寺門口那個破爛的蒲團上,瞧著大街上百姓的喧鬧,滿臉忍俊不禁的笑。一身敝舊衣衫,寒酸的荊釵跣足,絲毫掩蓋不住眼中泛出的燦爛光彩。
太圓滿了,太好玩了。
還真沒想到,事情搞成這樣。原本她與辛不離都擔心府衙追查下來,有可能洩露她的秘密,孰料府衙和百姓都一門心思地認定李重耳才是誅殺妖獸的大功臣,對他的反覆推拒、解釋,都認為是韶王殿下禮讓謙虛。反正韶王殿下也不會去領府衙的重賞,府衙如此結案,也是樂得省了一大筆銀子。
蓮生並不想領這份奇功,亦不在意府衙的賞賜,事情能這樣結局,再好不過,尤其是每每看著李重耳在街頭馳過,面對百姓歡呼,一臉百口莫辯、水洗不清的悻悻無奈,簡直讓蓮生笑得捶地。
最慶幸的是,辛不離也不生她的氣了。
那日一早,辛不離發現蓮生的草廬人去屋空,立即就猜到她是溜去城南打山膏,當即奔去找尋。打完山膏的蓮生一出九嬰林,便在官道上與辛不離撞個正著,變身都沒來得及變,衣衫上淋淋漓漓的血跡,昭然若揭,堵住了蓮生所有編瞎話的路子。
辛不離氣得臉色煞白,掉頭就走。蓮生顛顛兒地在後面跟著,一路堆笑臉、賠不是,好話說盡:
“你看,我什麼事兒都沒有,沒人發現呀,沒人知道我是蓮生……其實那妖獸也沒什麼了不起,韶王差點也就把它打死了嘛……不生氣了,不氣了好不好?……”
直到進了朱雀門,走到慈恩巷,去喬府的羊圈趕出羊群,再從雲龍門走出去到城東的草場放牧,一路上幾十裡地,辛不離一言不發。
蓮生心虛得抬不起頭。她當然知道辛不離是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