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3/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從前的僧袍都已破舊不堪不能再穿——也難怪一向悶在屋裡的師叔祖竟捨得出房門了。
收回思緒,圓明繼續眉眼低垂問道:“師叔祖可是僧袍有所損壞?是侄孫疏忽,還請師叔祖寬宥。您先請用膳,侄孫稍後便……”
正說著,圓明眼角餘光見到院角古樹上,一條翠蛇藉著繁茂枝葉的掩映,吐著豔色的蛇信,悄無聲息滑向枝頭的雀兒。
圓明心頭一凜,指尖一道佛光射出,瞬息即至。眼見佛光要將蛇擋開,他剛鬆口氣,卻看一道褐影閃過,將佛光擊散。
雀兒被褐影落地的聲音驚動,展翅欲飛,卻被身後窺伺已久的翠蛇倏而騰躍咬中。
圓明回過頭,正見師叔祖不緊不慢落下手。
那褐影卻正是太初從石桌上拾的一根枯枝。
圓明一面心驚師叔祖即使修為盡廢也仍能以凡物擊散自己佛光,一面又不解太初方才作為,臉上便帶了些疑惑出來:“師叔祖?”
太初一笑,溫溫和和問他:“你為何出手?”
圓明又雙手合十行禮:“出家人需慈悲為懷。”
再看看圓明神色情態,太初便知,他方才出手只是因“出家人需慈悲為懷”,要說他自己有多想救那雀兒,卻是未必。
——這般性子,倒適合做個道士。
收斂思緒,太初溫聲問圓明:“慈悲,是要對何慈悲?”
圓明不假思索:“自然對蒼生慈悲。”
太初便一笑:“你救了那隻雀,對雀自然慈悲。但奪去了翠蛇的午膳,可是慈悲?若是那蛇因此而死,又可是慈悲?”
圓明頓住,想了良久,若有所思地低聲道:“是侄孫思慮不周……”
太初又問:“若是翠蛇未死,反捕食了別的動物,這對那被捕食的動物可是慈悲?”
圓明微微皺起眉,神色有些恍惚起來:“……那應當如何做?”
太初看圓明站在頓悟邊緣欲悟不悟,索性出言推他一把:“天道輪迴,自有其法。順應天意,道……”一不留神險說漏嘴,太初輕咳一聲,面色不變,“佛法自然。”
“順應……天意?”喃喃重複一遍,圓明眼睛閉上,終於陷入頓悟。
太初看著院中周身靈氣洶湧的青年和尚,心底微微點頭——的確是個適合修道的。
怎麼這世界,適合修道的,全做了和尚?
太初眉頭不易察覺地一皺,又很快舒展,換以戒嗔平日裡清淡溫和的笑。
也不打緊。
圓明睜開眼時天色已暗了下來 ,太初仍是一身中衣,正坐在院內的石凳上。
圓明為師叔祖深厚的佛法造詣佩服不已,又感謝他先前指點,千言萬語最後化作深深一拜:“多謝師叔祖點撥。”
太初淺淺頷首:“你悟性頗佳。”他眉眼含笑看向圓明,“可要與我學修……”一個“道”字在唇邊轉過,太初笑意不變地繼續,“修佛?”
圓明一怔,反應過來後,喜悅幾乎衝得他站立不穩。好容易控制住自己不失態,當即跪下。一聲悶響,實誠得讓人聽著就膝蓋泛酸:“圓明拜見師父!”
太初卻並沒應下:“現在叫師父,早了些。”等他叛出佛門修道去時,再決定叫不叫“師父”也不遲,“去罷,僧袍不必拿了,我處尚有許多。明日做完早課來。”
不就是件僧袍?穿便穿,有甚可在意。
太初轉身進屋,唇邊溫和笑意隱約冰涼——當個把小和尚都拐去道門的和尚,也無甚不好。
作者有話要說: 男神【微笑】:當和尚?
本章又名:送錯骨灰的可怕下場
第44章 阿彌陀佛
圓明與太初學法的時候,一向是繃緊了十二分精神。沒法子; 師叔祖著實看重他; 對他天賦似也頗為看好; 因而講法時的速度著實算不得慢; 他只有用盡全副心神,才能勉強跟上師叔祖的節奏。
師叔祖講法完畢之後,常常讓圓明說說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這回他師叔祖講的道是寺中大課曾說過的,圓明便回憶著大課上的內容,摻雜著自己的理解,說了一些。
“圓明。”圓明應聲望去,只見自家師叔祖唇角的笑意愈發溫淡; “你且再好生想想。”
圓明瞬間敏銳地意識到:師叔祖對他剛才的回答並不滿意。遲疑一瞬; 他果斷刨除了那些在大課上聽到的內容; 重新將自己的想法整合一番,說了出來。
圓明自覺想法稚嫩,誰料師叔祖聽了以後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