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舍的拿起包袱和鋪蓋,背在身上,又轉身對老和尚說:“老和尚,我本來還想去給了語長老道個別的,可了語長老護送師祖去京城了,還沒回來了,您要有空,記得幫我說一句,說他當初撿的子能,要走了。”
老和尚伸手拍了拍子能,說:“我記下了。”
子能背了背身上行囊,朝外面走去,走到門口,子能突然停住,回頭,對老和尚說:“老和尚,我給自己起了個俗家的名字,叫林正,雙木林,正直的正。”說完,子能推門出去。
老和尚看著子能離去的背影,雙手合十,嘆息道:
“我佛慈悲,願這些孩子平安!”
第三章
子能回來的時候,就看到官兵已經在查點人數了,忙揹著行囊走到隊伍的最後站好,省得等會查人的時候被漏掉而引起麻煩。
等到查到子能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官兵也有些不耐煩了,直接問道:“法號?”
“子能,”子能說道。
官兵旁邊一個掌管文書的主簿在厚厚的花名冊上翻了翻,找到子能的法號,看了看,問道:“子能,年十六,自幼無父無母,在興安寺長大?”
子能點點頭,說:“是。”
主簿得到確認,又問道:“可有俗家姓名?”
子能頓了一下,說:“有,林正,雙木林,正直的正。”
主簿聽了,提筆把花名冊上的“子能”這一行劃掉,又在旁邊的一個花名冊上記上“林正”,並在後面又寫了一行字。
等寫完,主簿從旁邊的匣子裡拿出三份文書,在每份文書上熟練的填上幾行字,然後把三份文書放到子能面前,說道:“會寫字嗎,會的話就在每份上畫押,不會的話就在後面按上手印。”
“會,”子能說道,他前世本就識字,穿越後,在寺廟裡,又有年紀大的和尚教讀書寫字和背經書,所以他不但會寫字,甚至練了這麼多年,寫的還不錯。
接過三份文書,子能看了看,才知道這是戶籍文書,子能拿起旁邊的筆,在硯臺上蘸了蘸墨,認真的在每份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知道,從他寫下名字的這一刻,他就不再是興安寺的沙彌子能,而是泗水城的平民百姓,林正。
林正畫完押,把三份戶籍文書遞給剛才的那個主簿,那個主簿卻只拿了其中一份,說:“剩下的兩份,一份你自己拿著,遇到事情可以用來證明身份,另一份,等到到了泗水城後,交給泗水城衙門的戶科,用來落戶。”
林正聽了,認真記下,對主簿躬身行了一禮,說:“多謝大人提醒。”
主簿微微頷首,旁邊的官兵就走過來,對林正說:“去泗水城的,跟我來。”
林正忙把兩份文書收好,然後跟著官爺走去。
………
林正揹著包袱和鋪蓋,艱難的往前走,一邊走,一邊上氣不接下氣的問旁邊的官兵道:“官爺,現在離泗水城還有多遠?”
“快了,還有不到五十里。”官爺邊走邊隨口答道。
林正聽了,心裡一陣哀嚎,這走了大半天,才剛走了一半!
泗水城離兗州府有一百餘里,如果平日什麼都不拿,一天走到,雖然累些,卻也受的住,可如今他揹著包袱和鋪蓋,還要一天必須趕到,林正真覺得自己有些吃不消。
押送的官兵看著林正走的辛苦,有些納悶道:“你們僧人不都是講究吃苦耐勞麼,你怎麼才走了這點路,就累成這樣?”
林正暗自翻白眼,他是僧人不假,可不是苦行僧啊,他平時就在寺裡看看書,念念經,他又不像別的和尚喜歡雲遊天下,他能撐到現在,還是平時寺裡要求僧人必須會些拳腳,每天早晨鍛鍊的結果,要是放在上世,他早趴下了。
看著林正臉色有些不對,押送的官兵雖然對於這些沒有油水的窮和尚懶得有好臉色,可也怕萬一出了事得擔責,等走到一個路口的茶棚,就命眾人進入歇歇。
林正一進了棚子,把身上的包袱和鋪蓋往地上一丟,就直接癱在茶棚的一個木墩上,大口的喘氣。
相比於林正的疲憊不堪,兩個官兵和一起被押送的另外三個和尚倒還好,兩個官爺甚至還要了一壺酒,兩人喝了起來。
剩下的三個和尚,卻沒錢買酒或茶水,當然就算有錢,也不敢當著兩個官兵的面買,要不就等著被兩個官兵榨乾,畢竟從押送的人身上撈油水,可是這些人主要的外快。
所以三個和尚只是用自己隨身帶的缽,向茶棚的主人討了些清水,然後就坐在一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