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不是在考場上; 很多學子會哈哈一笑; 覺得這女子很有情調,可這是院試啊,是科舉啊,還要根據這首詩寫篇策論。
很多學子就會崩潰; 難道要寫篇策論關於女子心態問題,或者男子應該怎麼哄老婆?
林清聽著旁邊號房不是傳來的跺腳聲和桌椅移動的聲音; 直到主考官大聲斥責一聲“肅靜”; 號房才徹底靜下來。林清搖搖頭,這情景和他當年考院試,還是出奇的相似。
林清重新拿起試卷看起這首詩; 這首詩雖然是一首閨房詩,可是卻不是為了討好公婆,討好夫君,而是為了討好主考官,這其實是一首科舉自薦詩!
說起這首詩,就不得不說這首詩的背景,這首詩是唐朝舉子朱慶餘在考進士時,向當時著名詩人張籍,詢問自己能否科舉得中的事。
在唐代,由於科舉考試不糊名,考官在錄取進士時,不僅看文章的好壞,還看舉子的名聲大小,所以大凡參加進士考試的,有一個雖不成文但卻頗為實用的風行性做法,那就是考生在試前往往憑著某位很有聲望的人士引薦,致使他很快地便被主考官關注,從而順利取得功名,這就是當時流行著的所謂行卷。
而朱慶餘,也在科舉前,將自己寫的許多文章,送給當時著名的詩人張籍,希望他能幫著自己宣傳一下,以便考中進士。
朱慶餘當時雖然送了很多手稿給張籍,可還是心中忐忑,不知自己是否可以中進士,於是就做了一首詩,想試探一下自己是否可以中進士,而這首詩,就是考題上的這首,名為《閨意現張水部》
這首詩其實是,朱慶餘將自己比作新婦,將張籍比作新郎,將主考官比作公婆,問:我將要考進士,您看看我的這些手稿,和主考官的口味嗎?
之所以寫的這麼隱晦,是因為畢竟當面問別人自己的文章好不好,顯得很失禮,所以才寫的如此隱晦。
而最妙的是,張籍看到朱慶餘的詩後,哈哈一笑,當即也作了一首《酬朱慶餘》答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
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
一曲菱歌敵萬金”
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採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讚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謂珠聯璧合,所以為當時詩壇佳話。
所以這首雖然是閨房詩,卻實打實的寫的是科舉,出在這裡,不僅應景,寓意也是極好的。
而最重要的,這道題並不難,因為沒有具體要求,所以這道題破題有很多種,可以寫文人相重,重視學才,也可以寫這種作詩手法的高明之處,還可以批判一下不糊名的壞處,甚至還可以討論一下應不應該毛遂自薦,反正只要搭邊,這道題都沒問題,所以只要看的懂題,身為童生,泛泛而談的寫篇策論還是不成問題的。
可前提是,你得看的懂題!
你要看不懂題,這題就歪到南牆根了。
林清把試題放下,按了按額頭,想想怎麼破題。
上一世,他看到這個題時,也和這些學子一樣直接懵了,不過當時他留了個心眼,就像高考歷史永遠不會考文革,科舉考試,有些內容也是一定不會考的,例如閨房詩,只要主考官不腦抽,他就不會考那種有爭議的題,畢竟閨房之私,怎麼可能拿到科考,尤其還是院試的考場,可當時他又確實想不出這首詩有什麼寓意,所以當時他就寫了個萬金油策論。
科考中的人都知道,有一種文章,表面看起來華麗無比,高階大氣,可要真正研究下來,就會發現,整篇文章都是泛泛而談,其實啥都沒說。
林清當時在猜不出題是什麼意思時,就寫了這樣一篇文章,這樣的文章肯定得不了好名次,可當時大多數人都寫錯的情況下,起碼林清這篇文沒明顯錯誤,所以他最後幾乎壓著線過了院試。
而這一世,既然他知道了這首詩的背景,也知道如何破題,自然不會寫前世那篇萬金油,林清想了想,決定從文人相重這個角度寫,畢竟這個話題最安全,最不容易引起忌諱。
等到筆墨紙硯發下來後,林清磨好墨,開始先在草紙上打草,寫了一會,林清突然頓住,想到了一個問題:
這主考官不會是當年和他一起考院試的吧?
對了,這個主考官叫什麼來?
林清一臉懵逼,他好像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