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邊牆體有磚託槽,上下兩道,白天考試時,兩塊木板分置上下託槽上,搭出一副簡易桌、凳;晚上則將上層的板拆下,與下層平拼成一張簡易床鋪,由於空間太小,考生晚上須屈膝而臥,民間戲稱之為“鴿籠子”。
一想到接連幾天都要在如此簡陋狹小的空間裡吃喝休息,王家和的內心就有點方,他唯一慶幸的是考試時間是在八月份,那時的天氣已經將要轉涼,若是在夏天考試,想想蚊子飛舞的場景,呵呵!場面實在是太美!
王家和站在汴京城外仰望這座巍峨古城,夕陽的餘暉散落在這城牆之上,給這灰色的磚瓦上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黃色,無形中透著一股溫暖的氣息,但觀其高度足有百丈之高,透露著威嚴之色,其勢成九仞之功,其形睥天下之勢。
街道上來往的人有文人士子、販夫走卒、異國遊客,王家和看著形形□□的人,記憶中的現代大都市已經模糊不清,越漸清晰的是縈繞心頭的王家村,那裡有牽掛他的家人,是繁華熱鬧的兗州府,那裡有教導他的老師和交好的同窗,時至今日原來他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大周朝,他已成為大周朝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同行的兗州府學的同窗提議先去看一看考點,王家和跟隨他們一起來到了“貢院街”,此處是為了防止考場內外的串聯作弊,在貢院外面建有兩道高牆,兩牆之間留有一丈多寬間距,形成一圈環繞貢院的通道,圍牆的四角又建有四座兩丈多高的崗樓,並且在外面也留有一圈空地,嚴禁百姓靠近和搭建,所以形成了貢院街。
此時會試還未開考,所以他們一行人只能遠遠的瞻仰一下貢院的風采,王家和心生嘆息,就是這個地方多少文人士子極盡全力的拼搏才能有資格進入其中,也有無數考生只能止步於此徒留遺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支援著無數學子前赴後繼的走上科舉之路,也因此產生了無數的有學之士。
王家和一行人在汴京一起租下了小院,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王家和可沒有當初在客棧包房的魄氣,再說他們一起租個院子看書也能更為便利,客棧的環境太過噪雜,也更容易多生事端,在會試之前需要的正是一個安逸舒適的環境。
會試開考的當天王家和一行人來到了貢院門前,所有的考生按照籍貫劃分後井然有序的進入考場,說起這個還有個故事,以前士子進入考場時,為爭先入場擁擠不堪,曾經有人在入場時被擠下考場大門內右側水池中淹死,直到前內閣大學士陳世平在擔任主考官時,這一狀況才有改變。
他透過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明定入場規則,並將各縣士子何時何門點名先期佈告,使士子按部就班入場,改變了入場混亂狀況,因此留下“三度親臨棘闈中,雷厲風行革弊政”的佳話。
每個士子都會帶一個考籃,這個考籃裡面裝了一些乾糧和考試用具如筆、墨、紙、硯等,但考生帶的乾糧必須切開,以防考生作弊,就在王家和被搜身的時候,旁邊的隊伍裡出現一個疑似夾帶的考生,士兵要將那人帶入隔間單獨檢查但那考生不願,因此產生了爭吵製造了紛爭,這使得後面的考生更加緊張了。
王家和沒有時間關注此事的後續,他被搜完身考籃也被檢查了一遍,由衙役帶到一個湯池處沐浴,明面上沐浴是為了讓士子們更為精神的上考場,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防止作弊的方式,等沐浴完畢王家和跟著衙役向號舍走去。
王家和抬眼一看,正前方正是明遠樓,樓有三層呈平面正方形,是考試期間考官和執事官員警戒,發號施令的地方,繼續向前走去,道路兩側懸掛著八面旗幟,分別是:明經取士、為國求賢、青雲直上、天開文運、連中三元、指日高升、鵬程萬里、狀元及第,經過至公堂再向西走就到了號舍。
王家和的運氣還不錯,不是臭號也不是火號,臭號就是靠近糞桶的號舍,火號就是靠近做飯燒火的號舍,這兩類號舍均不受考生歡迎,一個是臭氣熏天,一個是叮咚作響,在這兩種號舍裡考試的學子往往都會發揮失常,火號還好一些,要是在臭號裡考試,即使是學識廣博能力超群之人往往也無法忍受臭氣的折磨,說不定最後不僅名落孫山,回去後還可能大病一場。
王家和從衙役手中接過三根蠟燭,進去號舍後放置好筆墨紙硯,並把木板上發放的被褥整理好後便閉目養神靜靜的等待了,之後的三天裡他便在這裡答題,晚上也要在這裡休息了。
111。第111章
每一名考生都有一名“號軍”監考,如有離開座位、串換答卷、私遞紙條、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