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幅書法乃是楷書,出自東虞書法大家趙如笙之手,這幅作品是他頂峰時期所作,一改東虞肥腴之風,用筆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為主濟之以圓,且在蹲鋒與鋪毫之間顯示瘦硬勁挺之線條,在筆畫之間,橫之長者瘦挺舒展而短者粗壯有力,豎畫較之橫畫為粗,以為主筆求其變化,其撇,長者輕而短者重,其捺必顯矯健,其鉤、踢、挑必頓後回鋒迅出,在結字上正面示人,左右較勻衡縱長取勢,且中密外疏,在整體書風上,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法度森嚴瘦硬通神,有一種勁媚之美。”
眾多夫子見程鍾銘意氣風發自信昂揚的樣子,先前心中對他的成見稍稍有了改觀,畢竟不論哪個夫子都喜歡有著真才實學的學子,如今程鍾銘的品鑑雖說不是獨出己見,但也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所說之言入木三分,可見他對楷書的瞭解已是熟然於心。
程鍾銘見不少夫子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神色,心中越發得意,還在暗地裡輕蔑的瞅了王家和一眼,王家和見此不禁在心裡翻了個大白眼,面上卻裝作沒有瞧見程鍾銘撇過來的眼神,一片淡定泰然,對付程鍾銘這樣的小伎倆只要無視他就行了。
果然,程鍾銘見王家和未受絲毫影響,不禁感覺自己使盡了全力但卻一拳打到了棉花上,心中越發的憤恨了,這小子還真能裝!若是夫子明言讚賞我的品鑑之言,看你還能如何這般裝模作樣!
程鍾銘故作謙虛的道,“學生才疏學淺敬陳管見,還請夫子見諒!”
府學裡最擅長書法的紀夫子聞言說道,“你不必過謙!你已盡透此幅書法的精妙之處,尤其在品鑑其書風時所說的那句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此句一出盡顯趙體鋒芒!”
程鍾銘拜謝道,“學生愚見,多謝夫子誇讚!”
王家和看這程鍾銘故作矜持裝腔作勢的種種行為,心道真是裝逼小能手!明明心裡美的冒泡還偏要在口頭上說一些貶低自己的話以示他是個謙謙君子,難道不知道太過謙虛就成虛偽了嗎?有時候裝的太過了會遭雷劈的。
周夫子拿出第二幅書法作品,展開一看王家和心裡頓時就樂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程鍾銘費盡心思奪得先機,讓王家和暫時落於下風,而眼前的這幅書法正是王家和最為熟悉的行書,而且寫下這幅作品的大家乃是有“書仙”之稱的裴宴之,前兩天莊夫子剛剛重點說過此人的生平以及書法的特徵。
王家和在心中打好腹稿,對著眾多夫子作揖行禮後說道,“此幅書法乃是有書仙之稱的前雍大書法家裴宴之所作,結體欹側多姿錯落有致,千變萬化曲盡其態,其中這十二個之字皆別具姿態無一雷同,用筆以中鋒立骨側筆取妍,有時藏蘊含蓄,有時鋒芒畢露,尤其是章法,從頭至尾,筆意顧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斷意連,氣韻生動風神瀟灑,此作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眾夫子聽完後點點頭,紀夫子說道,“短短十天內你在你老師的教導下就能有如此真知灼見,可見你於品鑑書法一道上頗有天賦,能看出此作中的之字變化還能有如此精闢的見解實在是難得!”
王家和聞言一臉羞愧之色,老老實實的說道,“多謝夫子誇讚,學生愧不敢當!只因學生對於行書十分喜愛這才深入探求了幾分,再加上前段時間老師也對學生說過書仙的生平事蹟和作品風格,學生這才敢在此放言,若是此次品鑑的是其他書法字型,學生可就要進退維谷無所適從了。”
周圍學子聽了王家和的話後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小子真傻!夫子誇讚你,你適當的說幾句謙虛之言便罷了!竟然還老老實實的坦言說只擅長品鑑行書,還提及莊夫子前兩天剛教導過裴宴之的事蹟,這種找老師求教開小灶的行為不是應該藏著掖著嗎?有哪個人像你這樣大大咧咧的在眾人面前說出來的?你說你是不是傻!
王家和真是傻子嗎?滿肚子禍水壞的冒泡,他怎麼可能是個傻子?他坦言只擅長行書品鑑只是為了進一步加深他話語的真實性而已,說明剛才的品鑑之言確實是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提前備好的話,至於承認開小灶一事,難道他不說別人就不知道了嗎?據他的瞭解,在約定比試的第二天就有人在府學裡傳言說他向莊夫子取經的事,與其讓別人在背後說三道四還不如就此明言還能給眾位夫子落得個誠實大方的印象。
事實上也確實如王家和所猜測的那樣,在場的幾個夫子或多或少的都對他留下了好印象,這孩子真實誠啊!不居功自傲坦言是老師之恩,是個明理懂事的孩子,而且十天之內於行書上就有如此獨到的看法也足以說明他是有幾分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