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姚母:“你大嫂自己生了兩個兒子,她當然能這麼說。這是你跟茂林的頭一胎,說歸說,真生了女兒,你婆奶奶和茂林怕是要失望了。”
“媽,我婆奶奶如今就缺個重孫女了,生了女兒她才不會失望,我大嫂更是喜歡女孩。”姚青竹說,“也不是誰家都光想著要兒子的,茂林從來就沒說過想要兒子還是女兒,生什麼都好。你也是,你往後不要老在大姐跟前唸叨她生兒子生兒子,大姐都讓你念叨得難受了,二姐嫁了人你也不要念叨,你有四個女兒,哪一個對你不好?還有弟弟子俊,也幸虧我爸管的嚴,交給你大概就慣壞了。”
田大花在一旁看著,心說姚青竹這個溫溫軟軟的小姑娘,如今嫁到他們家一年,被她帶在身邊一年,也學會反駁了,儘管反駁人也溫言軟語的,可該說就說,並沒有含糊。
其實也是如今姚青竹地位不一樣了,本來在家裡她是老三,性格文化工作都不算出色,比不過大姐二姐,也不會太被父母重視。如今嫁進了姜家,姜茂松身為政委不用說,茂林自己也是部隊的軍官,婆家一家子對她都挺好,姚青竹又正經進了國營廠當了工人,底氣不一樣了,姚青竹也敢於在姚母面前說話了。
“你這丫頭,嫁了人長本事了,我替你高興呢,你倒好,還教訓起你媽來了。”姚母半真半假地沉下臉說。
田大花就笑著說:“我看青竹說得對,嬸子你就是沒看清楚形勢,我們家老奶奶整天嚷嚷還缺個重孫女,我們家從來沒有重男輕女那些事,你看看我小姑子福妞,還不是家裡最受寵的?”
姚母臉上就訕訕的,然後笑著說:“女孩當然也沒啥不好,沒啥不好,我其實都喜歡的。”
把姚青竹母子兩個從醫院接回家後,田大花先給茂林拍了電報,告訴他生了兒子母子平安,沒有婆婆,她這個長嫂就在老奶奶的指導下照顧姚青竹坐月子。生下孩子的第三天,茂林回了電報,說要等一陣子才能回來,並給兒子取名叫“明東”。
姜明東,挺好。這樣倒省事兒了,大名叫姜明東,小名兒一家人就喊東東。石頭他們這一輩按照家譜是“明”字輩,石頭的大名就叫姜明遠,小平安還沒上學,都還沒有大名呢。
滿月以後,姚青竹就開始重複田大花走過的老路,自己請假帶孩子,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她們沒有婆婆,也沒有別的人能帶呢,總得到孩子一歲多,可以送到託兒所才行,她自己才能放心上班。
她請假全職帶孩子,加上家裡還有個聰明勤快的小姑子福妞,田大花的日子可就太幸福了。孩子睡覺姚青竹也不閒著,等田大花下班回到家,飯菜就差不多了,家裡也收拾乾淨了,基本上坐下來端碗就吃,簡直不要太舒坦。
姚青竹專職帶了一年的孩子,也幸虧是國營工廠,工資雖然被扣了不少,可工作還在呀,軍屬總得照顧,別的也不影響。
等到小東東一歲多,剛過完春節,姚青竹就把他送進了託兒所。小平安已經上了幼兒園,於是妯娌兩個每天趕早把孩子往託兒所和幼兒園一送,放心上班。偶爾妯娌倆忙了顧不上送去,要遲到了,那就索性不管了,於是有些戰士便有幸看到這麼一副畫面:姜政委軍容整齊,腰桿筆挺,一手抱著小侄子,一手領著小兒子,連哄帶騙地送他們去幼兒園(託兒所)。
也就是小東東送到託兒所沒多久,剛開春,人民公社化開始了,各地紛紛成立人民公社,辦食堂,放衛星,田大花送小平安去幼兒園,幼兒園的圍牆上畫著大幅的壁畫,其中一副,兩個人趕著兩頭毛驢拉的大車,大車上一個巨大的蘿蔔,旁邊寫著一行大大的毛筆字,剛開始學認字的小平安就伸出肥嫩的小手指,一個字一個字指著讓媽媽念給他聽:
一個蘿蔔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
第64章 隱憂
這樣的壁畫可不止蘿蔔。
一個大紅薯上坐著三五個農民聊天; 山一樣的南瓜上胖娃娃們在玩耍……田大花很擔心小平安要是問她,媽媽,這南瓜怎麼這麼大呀; 我們家南瓜為什麼小小的; 她該怎麼跟小平安講?
好在孩子的小腦袋本來就很奇特; 小平安除了一個個指著讓媽媽教他認字; 別的也沒問; 似乎南瓜紅薯本來就該這麼大。
部隊家屬大院的情況倒是沒多大變化,除了買糧食要帶一個“城鎮居民糧油供應證”,買東西不光要錢; 還要有票,糧票布票油票副食票; 地方上有擁軍政策,部隊也有自己的後勤供應,部隊家屬大院的各種票倒也夠用了。
中秋節,姜茂松和田大花回老家去上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