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頁)
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乾隆愛讀書,愛藏書,這些地方官們也收羅了不少古籍孤本在此,雖然乾隆幾年才駕臨一次。
還沒有找到她要的書,乾隆就帶著葉蓁和採蕭進來了。
“皇上吉祥。”青依行禮。
“啊,看來今日你的收穫比朕還要多啊。才這麼一會兒工夫,你就畫了這麼多幅畫了。讓朕瞧瞧,都畫的是什麼地方。”
乾隆很高興地走過來看畫。一張一張地看過去:“卷石洞天,二十四橋,長堤春柳……不錯,可是有一大缺陷。”
“什麼?”青依心不在焉地回答,目光往書架上瞟。那本書按理來說應該很好找才是啊,怎麼她就是不見呢?
“那就是怎麼都沒有人呢?本來熱熱鬧鬧的地方,在你畫中都變得冷冷清清了。”他比較喜歡她將他也畫進畫中。
“哦,是的,因為是憑記憶畫的,我倒是忽略了這一點,加上一些人物,會讓畫面多一些靈氣,活氣。”
“你剛才在找什麼書啊?”乾隆接過採蕭奉上的茶問。
“《論語》。好像這裡沒有放這本書。”
“怎麼突然想著找這本書了?這裡應該有才對。”
“因為我突然想起一個關於孔子的典故,但又記不清楚了,想查一查。”
“什麼典故?說來聽聽。”乾隆起身也走到書架邊去幫忙找書。
“就是有一個故事,說孔子救人也要錢的……”
“《論語》中有這樣的故事嗎?”採蕭奇怪地問。
“孔子……救人……要錢?……”乾隆哈哈地笑起來,“你究竟有沒有讀過《論語》這本書啊?”
說罷,伸手在書架上方抽出了一本書:“喏,個子那麼矮,連本書也看不到。書在這裡了,好好看看吧,以後就少鬧點笑話了。”
青依仰望了一下放書的位置,無語。
她翻開書,但翻來翻去也找不到那一頁。倒是採蕭湊過身來問:“是不是寫孔子評價子貢和子路救人那一段?”
她接過青依手中的書,很快就翻到了那一頁。
“是不是這一段?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對啊,原來是我記錯了,不是孔子救人,而是他的弟子救人……這……這也太奇怪了,孔夫子不是一向強調做人要有道德修養嗎?子貢贖人而不取其金,明明更為高尚,為何被夫子責備?而子路救人收了一頭牛的謝禮,反而被稱讚了呢?不是施恩不望報的嗎?”
“那是因為孔子在這裡著眼的不是弟子們各人的品德問題,而是考慮到他們的行為對百姓們的影響問題,施恩不望報,固然是好,但百姓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的,子貢之後來贖人的人就少了,而子路受牛,百姓受到啟發和鼓舞,以後救人於危難的人就多了,這對整個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乾隆分析道,“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就是說,這件事能夠讓百姓仿效,形成好的風氣。”
他含笑看了青依一眼:“今天你怎麼有心思研究起這些來?平時你不是隻看搜奇覽勝之類的書嗎?”
“嗯,我只是偶然想起,還以為是孔子救人也要錢,奇怪來著,就想查查究竟是怎麼回事了。從此看來,做人和治天下那是兩碼事啊。好事不一定好影響,好人也不一定能做好官哪……”青依點點頭,“嗯,好深奧,想著頭疼……”
葉蓁在旁笑道:“誰讓你自找苦吃,想這些啊?這些自然有萬歲爺操心,我們做奴婢的那須理會這些?我可寧願繡幾幅繡品,也不願看一眼這樣枯燥的書。”
乾隆笑道:“葉蓁你倒是將女子無才便是德奉行到底!”
葉蓁佯怒:“萬歲爺這麼說奴才,可是冤死奴才了,奴才可自以為很有德行的,德、容、言、工,是四德齊全哪……”
幾人一同笑了。
葉蓁和採蕭一同來看青依的畫作。
採蕭看著青依的一幅畫說:“小橋流水人家,無論何處,有這三樣,就成了一幅畫。”
“是啊,如果缺了就少了美感,我記得來揚州的路上,有一塊地方本來沒有房屋,但卻砌了一堵白牆,畫上了窗戶、房頂,乍一看,還真像有戶人家,真是有趣啊……”青依微笑著說。
採蕭的臉色霎時變得煞白。
乾隆臉上的笑意斂去,轉身出了書房,聽到他在門口說:“宣揚州知府前來見朕!”
葉蓁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