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頁)
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位妃子: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純妃蘇佳氏愉貴人珂里葉特氏、嘉妃金佳氏、舒妃葉赫那拉氏,不是出身包衣後抬旗,就是父親只是小官吏,絕對不具備與嫡子爭位的實力。
以育有皇子最多的嘉妃為例,乾隆之所以如此放心地讓她給自己生了三個皇子,多半是因為她出身正黃旗包衣,原為金氏,賜姓金佳氏,其父不過是上駟院的三保。何為上駟院?就是御馬監。也就是孫悟空做過的弼馬溫之類的官。
而孝賢皇后育有兩子兩女,十五歲嫁與乾隆,在第二年就生了皇長女,之後每隔一兩年就生一個,年少產子,又頻繁生育,這也是孝賢皇后早逝的一個原因。而同時入寶親王府的繼皇后烏喇那拉氏卻一直未生育。這明顯說明了乾隆想確保嫡子地位的意圖。
現在,繼皇后生下十二阿哥不久,就又懷上了孩子。這應該是乾隆希望能多個嫡子,避免出現像孝賢皇后那樣連失兩位嫡子的狀況。
這種狀況對受寵多年的令妃來說是一種折磨,所以在嘉妃和皇后都產下皇子的情況下,她再也按捺不住了,鋌而走險,倒掉了避子湯。而乾隆用再送去的避子湯表明了自己的意思。
…
次日,乾隆在山高水長設宴宴請葡萄牙使臣,以答謝他們贈送給大清的禮物。
據說,葡萄牙的商隊帶來的大量的西洋稀罕玩意,鐘錶,天文儀,金銀器皿等等,運了幾馬車。乾隆還特地指定了圓明園的一處宮殿安放他們帶來的禮物。
在晚膳開始之前,乾隆照例讓他們先欣賞了御前侍衛們的馬術和箭術,還有兩個侍衛騎馬錶演了刀槍格鬥。
葡萄牙使臣的領隊佛朗哥上校看得很高興,連聲讚揚大清勇士馬術和武藝的高強,但卻對他們的箭術不以為然。
乾隆不解。
翻譯說,因為葡萄牙人現在沒有什麼人練習箭術了,而是改為練習槍法。
青依聽到這句話,心裡砰砰地跳,她是多麼希望乾隆能夠重視這句話啊。
但歷史就是歷史,不因她的意願而更改。
只見乾隆愣了一下,說:“真正的武藝就要能使人強身健體,士兵們身體健壯了,才能以一敵十,西洋人喜歡奇技淫巧的玩意兒,這是本末倒置啊。”
青依聽了痛心疾首:你這話才是鼠目寸光、一葉障目!
翻譯嘰裡咕嚕地朝佛朗哥上校說了一通,佛朗哥上校微笑了一下,沒有說話。
青依估計翻譯為了兩國的友誼,將那些批評的話去掉了。
眼看他們就要離開校場,前去宴會場地了。青依心急得不得了。
究竟要不要提醒乾隆?
怎麼樣才能讓他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呢?她相信以乾隆的聰明,如果他能去掉對西方人的偏見,他一定能看到問題。
但她該怎麼做?她能暗示他嗎?會不會遭受天譴?想到遭受天譴時錐心的痛苦,她猶豫了。
乾隆對佛朗哥上校說:“朕就在附近設下了筵席,就請特使先生移步前去赴宴吧。”
翻譯剛要翻譯給佛朗哥上校聽,青依終於忍無可忍叫道:“請先等一等。”然後轉向乾隆說:“皇上,我有話想跟你說。”說罷,還祈求地看著他。
乾隆猶豫了一下,交代了翻譯幾句,和她退到了旁邊。
乾隆甚為生氣地說:“你最好能合理地解釋你剛才的行為。”
青依說:“剛才特使先生對我們大清勇士的箭術似乎不以為然,不如我們來一次小小的比試可好?”
“如何比?”如果失手,會有損大清的國威,怎麼可以隨隨便便比試?
“剛才皇上說士兵們身體健壯了,就能以一敵十,意思是如果能學好箭術,那麼學好西洋人的槍法不在話下?”
“那當然,箭術講究眼力、臂力,非十年不得其功,而西洋人的槍只要扣動扳機即可。”
“如果要御前侍衛和特使比賽同時射靶,會如何?”
“不知特使的槍法,難知勝負,而且武器不同,可比性不強。”
“那麼同時都比槍法呢?”
“不行,御前侍衛從未練習過槍法,只怕難以以命中目標。”
“如果比箭術,特使一定會輸,如果比槍法,只要我們的人能夠命中目標一次,是不是就可以證明箭術比槍法難學,只要學好了箭術,學槍法就是輕而易舉的事?”
“理論上如此。”乾隆很迷惑,“你究竟要幹什麼?”
“我知道皇上你還在生我的氣,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