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有話要說:第一次用word寫文,以前一直是記事本,好小白。
☆、歷歷在目
葉梓楠是趙京涵教的第一任學生中的一員,也算是趙京涵的處女屆“種菜”活動中種出來的成果之一——或者說,按照最後的結果來看,應該是碩果了。
趙京涵說過,帶學生就像是一茬一茬的種菜。
倒不是趙京涵故意要說自己母校的壞話,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講麼,“所謂‘母校’,就是一個你自己一天罵八遍也沒有問題,但是不允許別人說半個‘不’字的地方。”
所以,“打是親罵是愛”,趙京涵只是實話實說,陳述一下客觀事實。
因為從這所高中裡面畢業的、並且學習的是文科的、最後又回到這所學校裡當老師的並且教的還是文科的趙京涵,對於自己母校的文科,有著外人無法領會的那種很深刻的理解和親身感受——雖說這所高中也掛名說是省級重點高中,但保守估計排名大約是省內倒數前三,而況這所學校一向重視理科,而且以理科的高考成績揚名在外,對於全市的理科狀元和前幾名從來都是大包大攬從未失手,絕不拱手讓人“全市第一”的名號。所以大家自然推崇這所高中,自然以為這是全市高中教育的龍頭。
事實大概也是如此,每年大紅色的光榮榜都是證據。但文科,可能是這個學校難以啟齒的痛處。
學校自己是不會開口承認說故意忽略文科建設的,但是本校的文科成績一直是那種屬於“差強人意”的水平,文科的高考成績儘管馬馬虎虎,但是一直沒有太令全市人民滿意,,怨念最多的肯定是學文的孩子的家長無疑,尤其是再和理科的成績一比,就顯得更加捉襟見肘,雖不至於是怨聲載道,但也沒少捱罵——趙京涵就在超市裡聽見過兩個家庭主婦的嘰嘰喳喳,全是在說學校的文科是多麼多麼的差勁。
其實這也不能怪學校,趙京涵只聽人家說過,“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儘管現在的流行趨勢是,“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但是,至少沒有人教給這樣的說法,“家庭條件再好,不如把文科學好。”
那可就真成了是天方夜譚啦。
不過大約一個是已經是全民共識的“信條”,儘管在趙京涵看來都是歪理——“學理科的小孩聰明,學文科就是笨,如果不是笨,那就是傻。不傻怎麼會去學文,將來連個工作的找不到。”
全國上下一心重視理科,其實也是當年的“上有所好,下必投之”的結果,重視重工業,四個現代化建設,這些都需要科學技術而不是之乎者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文科生背的最熟,但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句話,誇得可不是他們。
“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並不能拿來製作飛機大炮,所以說的再對再好,終究只是口舌功夫。
因而據說眼下市場調研的結果是理科大學畢業生出來之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有工作,而文科大學畢業生超過半數沒有活兒幹,就連起薪的數字,前者都要比後者多出來至少四分之一的樣子。
天理何在?天道不公。這大約也就是世界的本質,永遠沒有你想要的公平。
所以,既然現狀就是這個樣子,那麼文科怎麼好意思腆著臉的要求扶持?難道文科的學生可以蒸沙煮石還是喝西北風,都是無用之才罷了。
借用趙京涵老師的一句評價,“學文的,都是玩兒虛的,但是想要名氣,可以好好鑽研,成個‘大師’,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至於從政,你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村的孩子,沒家世沒背景沒錢的,還是不要想了,你以為這是哪裡?。”
所以趙京涵覺得文科老師明顯沒有理科的老師受學校待見,授課的待遇也不是太能夠一碗水端平。
自他上學的時候起,文理分科之前,彷彿所有的老師都假定自己班的學生要學理,不光文科的課程少,而且文科的自習少,更過分的是文科的老師成天見不著,結果就連考試的時候,文理科的分值都不一樣——毫無疑問,自然是理科的分值更高了。
等分了科以後,這種差距就更明顯了,尤其是在一個問題上的分歧格外大,這個事情趙京涵是沒有福氣碰上,可是葉梓楠趕上了,包括江黎佑也在裡面摻和了一腿。
那就是自主招生。
在這個問題上,歧視其實來源於外界社會,來源於知名高校——給文科生的自主招生機會就很少,怎麼就篤定從現在的理科生裡就一定找得出來第二個牛頓和愛因斯坦,而至於像黑格爾和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