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8年秋已有華僑機工團隊回國加入西南運輸處服務)及從其他地方直接回國的,南僑機工總數超過3260人。
南僑機工是由南僑總會遣派的一支專門隊伍,由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青年機工組成。他們的戰鬥崗位大多在滇緬公路,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西南運輸公司調配。有少部分服務於八路軍和盟軍中的美軍。他們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無論隸屬於國民黨、共產黨還是盟軍,都是為了打敗日本法西斯強盜而拼搏。滇緬公路正是由於有了南僑機工這支神勇的華僑運輸兵,才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西南的國際通道,成為抗戰的“輸血管”和“生命線”。
南僑機工是南僑總會除組織華僑捐款、捐物之外,以華僑人力支援祖國抗戰的一項重大舉措,又是海外華僑對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一大貢獻。其功勳卓著,精神更可貴。他們遇到的難題要比國內的同行多得多。他們來自僑居地,有的還是世居海外的第二、三代僑生,有的回國服務時才十幾歲,除了要面對工作環境的艱危之外,還要面對思想觀念上的差異、生活上的不適應,以及某些腐敗官僚和“正規軍”的欺負。這種種困難並沒有把他們嚇倒,因為他們畢竟不同於國內的同行和一般人。他們經歷過外部世界,有見識;他們大多受過專門訓練,精於技術;他們是在現代西方文明和華僑社會的薰陶下成長的一代華僑工人,普遍具有良好的素質。他們真誠愛國,具有為國家爭解放和為民族爭自由的崇高理想,具有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的堅強信念,具有以“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的氣概面對敵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服從指揮、遵守秩序、顧全大局、團結同伴以及不吝自己的智慧、血汗甚至生命的敬業樂群和克服困難的華僑群體精神。他們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服務,不僅肩負著海外僑胞的重託,而且代表著僑居地人民憎惡侵略與戰爭、渴求和平與安寧的願望。僑居地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建立了另一個家園,和當地人一樣,有自己的家庭、家業。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狂人的目標是建立血腥的“大東亞共榮圈”,南僑機工來到中國參加抗日戰爭,既保衛自己的祖國,又保衛著自己的第二故鄉。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們更是直接為捍衛東南亞人民的家園和世界的和平正義而奮鬥、犧牲。
序(2)
南僑機工精神,體現著華僑的國民自覺,顯示著中華民族的覺醒,彰顯出與僑居地人民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情懷和麵對強敵挺起脊樑、面對困難不退縮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全民族持久抗戰的魂,是中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力量源泉。
南僑機工的歷史應當大書特書,南僑機工的故事應當大講特講。兩位作者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再會吧南洋》是一本在同類書中有獨特新意的書。
這本書,專寫南僑機工中海南人的故事。據人民網海南視窗披露,南僑機工中原籍海南的超過了800人。海南百年來一直都是革命活動家和革命將士的搖籃。旅居南洋的海南人,絕大多數處在社會的底層,在華僑社會居領導地位的極少,但在他們中間不乏抗日救國組織的中堅分子。他們的故事更具典型性,更能展現南洋愛國華僑的風采與情懷。
這本書,是南僑機工的檔案研究與口述歷史相結合的海南省籍南僑機工實錄。作者查閱了大量南僑機工檔案,採訪了大量南僑機工、眷屬或南僑機工活動的參與者、親見者、親聞者,在此基礎上編寫成了這本書。
雲南省檔案館儲存的大量南僑機工檔案,包括其他地方的相關檔案,是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南僑機工在抗日戰爭中形成的真實記錄,是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一種重要的社會記憶和歷史財富。發掘、整理和利用南僑機工檔案,有利於再現歷史真相,對於認識南僑機工的歷史地位和作用,認識那個年代人們的生存環境,是大有幫助的。作者根據南僑機工回國登記名冊和復員重返南洋的名冊等檔案,整理出三百多名“海南籍南僑機工名錄”,其中新加坡、檳榔嶼和太平三地的資料相當完整。當年的南僑機工是什麼樣的人,我想,從佔南僑機工總人數9%的“名錄”即可窺見一斑。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本書作者從檔案的原始記錄和相關文獻的比對中,得出的與以往不盡相同的結論是:南僑機工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包括部分失蹤、失散的)遠遠不止三分之一,而是佔了總數的近三分之二。
作者採訪南僑機工老人,記錄和整理他們講述的故事,所做已是南僑機工“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