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等我做出反應,林小蕾就搶著說:要不,咱們都出去逛逛吧,邊逛邊拍?
林小蕾走在縣城的馬路上,險些被目擊至死。
她穿著一件淺綠色的T恤和一條深藍色的超短牛仔裙,赤腳蹬一雙運動鞋,裸露出來的腿又細又長,纖弱的讓人擔心會支撐不住她爆炸式的長髮,擔心她的上身會從腰部折斷。
我不好意思離林小蕾那麼近,因為她的回頭率是百分之百,行人的目光掃視完林小蕾之後必定會掃視一下她身旁的人,這種目光有羨慕也有不屑,由驚訝變成鄙夷。嚴衛東倒不在乎,反正他在這裡也沒有熟人,他甚至還覺得挺光榮的,他儘量挺胸腆肚,讓自己像一輛從大城市倒賣過來的二手賓士。
在北京呆了幾個月,林小蕾的普通話已經被同化了,帶有大輛“er”化音:你們這地兒雖然表面兒挺沒勁兒的,但其實肯定有很多特帶勁兒的事兒。
你能把舌頭捋直了再說話嗎?我警告她。
林小蕾白了我一眼,表示抗議:這叫什麼事兒啊?我是在北京那地兒習慣了,到這兒你怎麼說也是東道主,別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好吧。
比起在濟南,現在的林小蕾更不可理喻,我索性不理她。她卻把攝像機取出來,邊走邊
晃來晃去的取景,拍拍這個,拍拍那個。被拍到的行人注視著林小蕾的鏡頭,彷彿在看一隻從南極來的企鵝。
你能老實一點嗎?我們這裡都是本分人,你把他們招惹火了,我可救不了你。
你什麼時候也沒救過我。林小蕾冷冷的說,然後繼續拍。
我想一走了之,被嚴衛東拉住,嚴衛東歪著嘴說:你將就將就吧,她畢竟是首都來的人。
從首都拿著攝像機來縣城拍片子的人,林小蕾不是第一個。儘管縣城只是祖國的一個角落,但正是因為它是角落,最容易發生一些荒唐的事情。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曾在近兩年幾次光顧縣城,縣城的領導人都被這個越來越平庸的新聞節目的威力震懾過,相比起來,他們頭上的烏紗帽有點弱不禁風。手拿攝像機的林小蕾所關注的東西和《焦點訪談》不同,倒是更接近於中央電視臺另外一個欄目的風格。她對嚴衛東說她認識一個第六代電影導演,《生活空間》播過的好幾部紀錄片都出自該導演之手。那個導演向林小蕾許諾,只要林小蕾能拍出好片子,他可以幫助推薦,還說憑林小蕾“對藝術的感知力和對生活的洞察力,在《生活空間》播一定沒什麼問題”。
我看不出林小蕾的感知力和洞察力都藏在哪件衣服裡面,我猜測那個“第六代”一定已把林小蕾斃掉了。
路過一個警亭,林小蕾對上面掛著的一條橫幅很感興趣,從各個角度拍了好幾遍。橫幅上寫的是: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110。
這麼精彩的宣傳標語是你們縣哪個筆桿子寫的?嚴衛東問。
什麼筆桿子,我看是傻逼加二桿子。我說。
有一家超市門口在做促銷活動,有個男主持人請觀眾上臺說繞口令,幾個孩子搶著跑上去。繞口令的內容是:釣魚到島上釣,不到島上釣不到。幾個孩子一個比一個錯的厲害,總是把島這個字順口說成男性生殖器的俗稱。圍觀的人被逗得放聲大笑,孩子們每人得到一支牙刷。
男主持人還說了一個繞口令:眉毛描了比不描黑。一個孩子上來就說:眉毛描了比逼毛黑。在一陣鬨笑中,這個孩子臉紅了。
這些勇敢、頑皮的孩子不是我的過去,也許,他們是縣城的未來。
林小蕾把這一切都錄了下來。我覺得一些比影像和聲音更真實的東西是她的DV無法紀錄的。
一輛緩緩駛過的宣傳車吸引了林小蕾。車上的大喇叭叫嚷著縣電影院“斥巨資引進國際著名導演張藝謀奧斯卡大片《英雄》,將在週六上映,同時還連放一部香港言情片《慾海波濤》,由於該片在人體藝術上有很深入的探索,在國內大城市上映時引起了很大爭議,所以18歲以下觀眾謝絕入內。”
車上還不時撒著彩色的宣傳單,紅色的紙塵埃一樣被風吹到馬路上,不少人都去撿,拿到手裡仔細端詳著,認真的表情如同在看頭版新聞。
嚴衛東也過去撿了一張,遞給林小蕾。
林小蕾仔細的拍這張宣傳單,我說你要那麼喜歡拍乾脆我給你介紹個活吧,接著我給張經理打電話,問他由我創意的“蟲必死”影視廣告是否開拍,我從北京來了個朋友是專門的廣告導演。大概是一聽“北京”、“導演”這樣的關鍵詞,張經理就意識到了要價不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