鑰匙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京,紫禁城。
朱載坖率領文武百官,還有朵顏三衛,右翼三萬戶在京的貴族家屬,一起去往歷代帝王廟。
走過上綠色下紅的影壁,歷代帝王廟前集合了幾十人。
戴冕旒,穿冕服的大明君臣,還有草原各部的貴族家屬,穿著高領長袖蒙古袍,皮帽皮靴,安靜站立著。
不出意外的,朱載坖的這個舉動引來了滿朝文武的一致反對。
都反對這些蒙古人怎麼能一起去祭拜歷代帝王呢?
朱載坖沒有跟他們解釋,強行下了旨意。
廟門前,十二旒微微搖晃在朱載坖憂愁的臉前。
群臣不懂自己的顧慮。
他們不理解自己啊!
話說五日前,朝廷收到了孝恭汗把漢那吉遇刺身亡的訊息。
文武百官倒是沒什麼波動,但在北京的各部家屬就緊張起來了。
畢竟在他們的觀念裡,土默特部依然是右翼三萬戶的老大。
把漢那吉死了,他們自然人心惶惶。
因為他是在土默特的最後一個黃金家族後裔。
本來阿勒坦的兒子就不多。
把漢那吉又把好叔叔們全收拾了,一個活口都不留。
他自己又尚小,還未娶妻生子。
他一旦沒了,土默特的黃金家族傳承也就斷了。
因此,今日來歷代帝王廟,朱載坖不僅要為孝恭汗“悲痛的”懷念一番,還有帶上各部家屬,安撫他們。
同時,他要對大明上下深入骨髓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觀念批評批評。
歷史上,後金吞併草原各部就意味著,大明的民族政策做的很失敗。
這是不得不承認的。
其中一個核心原因就是,雖然大明統治層嘴上華夷一家,但心底裡依然對周邊蠻族有著深深地鄙視。
甚至崇禎都不敢把與後金義和拿到明面上說。
朱載坖穿越以來,一直堅持對草原漢化。
朱載坖知道,武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要不然大明和草原也不會敵對200年。
朱載坖既不要大明的天朝主義,也不效仿後金分化,拉攏草原各部。
他要的是民族大融合。
是,他完全可以效仿清朝,在草原推行盟旗制度。
也搞它個幾十旗,來打破草原的部落生態,淡化蒙古人的民族概念。
盟旗制度還可以把蒙古貴族和平民分化開來,鞏固統治,徹底把蒙古貴族和皇帝綁在一起。
成為利益共同體。
但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因為利益走到一起的團體,也會因利益而相互倒戈。
只要長城內外一直懷著“他們是不可信任的”思想,草原就永遠不會安穩下來。
各個大門緩緩開啟,朱載坖率領眾人,來到了歷代帝王牌位前。
中央是三皇五帝的牌位。
左右則是夏禹王,商湯、周武王。
劉邦,劉秀,唐宗宋祖。
以及,元世祖忽必烈。
這是朱元璋親自選的十六位帝王。
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不搞民族主義的。
事實上,明初時期,朱元璋並不是一味的對草原用武。
他給元順帝寫的信中強調自己承認元朝的正統性。
還強調“華夷無間”,“四海之內,皆為赤子”的思想。
在永樂二年,朱棣在給馬哈木的詔書中就勸說道:“天下一統,華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間?”
朱載坖一直以為華夏文明是世界上包容性最強的。
而大明兩個世紀都未能真正的同化草原,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拋開時代的侷限性,那隻能從大明自己的政策中找答案了。
點香,奏樂,說祭詞,緬懷把漢那吉等程式過後,朱載坖轉過身來,面對所有人。
“孝恭汗遇刺,朕知道有些人惶恐不安!”
“也有些人幸災樂禍!”
“對這些人,朕想請你們看看,元世祖的畫像和排位!”
眾人抬起頭看過去。
“當年太祖皇帝把元世祖供入此廟,就意味著長城內外是一家!”
“既是一家人,那些幸災樂禍的,朕是不是可以認為,他們不認同華夷一家之理?”
“而那些惶恐不安的,是否也是如此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