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財政改革 (第1/2頁)
佰夫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由校穿越明末小半年。 對朝廷財政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會。 複雜,奇葩,弊端多。 若非花費心思理清頭緒,他身為皇帝都搞不懂裡面的彎彎繞繞。 其一,與歷朝財政制度不同,大明財政制度實施攤派制。 即朝廷官吏年前制定出來年的財政預算,將來年所需稅收攤派到各省,這使的百姓繳納的賦稅忽高忽低非固定值。 若朝廷遇到突然戰事或遇到災情,臨時急需用錢時,則要臨時額外加徵賦稅,如三餉。 其二,即他在陝西提到的起運存留制度。 歷朝稅收正常執行方式是各省稅收歸朝廷,然後,朝廷設有專門財政衙門和轉運衙門,依照各省需求發下去。 然而,大明沒有統一的財政衙門和轉運衙門,其稅收直接從縣級開始分流。 以京郊大興縣為例,假如天啟七年稅賦摺合兩萬兩白銀,這筆銀錢將在大興縣開始進行分派。 縣衙辦公,衛所協餉,驛站維護,修繕河堤,藩王俸祿,軍費攤牌...等等,稅銀尚未離開縣城便只剩五成。 然後,剩餘這五成銀錢並非全送去戶部,而是送去戶部,工部,禮部,內庫、太僕寺,太常寺各衙門。 表面誰都管理財政,其實誰都不管理財政。 明清財政對比,清朝稅賦要進戶部的賬,缺錢時,戶部尚書或內務府內大臣能拆東牆補西牆。 而大明部分稅賦不進戶部的賬,沒錢時就真的沒錢,想拆東牆補西牆都拆不成。 最關鍵,便是戶部。 起初,他以為戶部類似後世的財政部,理清頭緒赫然兩者相差甚遠,大明戶部基本不管理後世財政部的核心工作。 戶部尚書日常充當皇帝私人財務顧問,領十三清吏將十三省賬算明白。 兩名戶部侍郎則不搭理戶部事務,無它,一名戶部侍郎就負責全國糧儲和戶部太倉庫兩件事。 他有單獨的辦公衙門,並直接對皇帝負責。名為戶部官吏,卻做糧食局的活。 另一個戶部侍郎更野,通常是外派,或擔任管理漕運,河運特使,或去九邊管理糧草補給,經常外派在外。 名為戶部侍郎,卻做著總後勤部的活。 最坑的是戶部財政和內帑聯絡緊密,皇帝更像戶部尚書。 雖說崇禎皇帝問題挺多,但崇禎為強化朝廷財政權力,建立朝廷直接管理各省倉儲,各省財政彙集到布政使和巡撫,由他們集中對戶部和皇帝進行奏銷。 這種做法,儼然類似後世的垂直管理體系,比較於大明現有的財政體系更便捷,更直觀。 以前,時機不成熟,沒法改變朝廷財政體系,今日,朱由校決定革除弊端,既要分清皇室和朝廷的財政,亦要建立大戶部,形成朝廷對地方財權的垂直管理體系。 朱由校揉了揉鬢角,依然頭疼的說:“各衙門都收稅,朝廷財政體系過於混亂,這弊病得改。” 聞言,準備彙報稅賦的劉一燝,蘇茂相,畢自嚴,郭允厚愣住了。 內閣,各部官吏亦神色錯愕。 財政是混亂。 乾清宮官吏人盡皆知。 然而,更改財政體系,涉及方方面面,皇帝怎麼說改就改,事先沒有和任何通氣呢。 畢竟,這觸及各方利益,百官未必支援。 不過,皇帝素來非無的放矢之人,既然說改自然有計劃,怕是吃了秤砣鐵了心。 工部尚書王徵快步出列,挺身站在劉一燝身旁,急聲說:“陛下,朝廷財政混亂,多處衙門都負責收稅,的確是要更改,但臣不建議現在更改。” 頃刻,禮部、太僕寺,太常寺官吏都計劃出來勸說,聽皇帝的意思,這是要將各部財權盡歸戶部啊。 時機不成熟? 朱由校內心暗笑,目前內帑,戶部銀錢充裕,沒有什麼時候比現在財政改革更合適,即使出現大錯,朝廷以現有的銀錢還能扛過去。 所謂藉口,全是利益使然。 朱由校端起茶杯輕吮,潤了潤嗓子斬釘截鐵說:“大明立國,財政上推行攤派制度,提前預估來年財政徵稅。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些年來,各地災害平叛,導致朝廷財政摳摳搜搜,打仗沒錢,治理河道沒錢,賑災亦沒錢。 更無需說修繕宮殿,國家慶典,官員獎勵了。 今日不改,更待何時?” 此言出,乾清宮靜可羅雀,果然,皇帝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進行財政改革。 少頃,劉一燝仰起頭,狐疑的詢問:“陛下,改革財政體系迫在眉睫,臣全權支援改革,然而,更改財政體系牽扯各方面,陛下是否有良策?” 頃刻,殿內百官齊齊望向朱由校,要是有合適的新體系,財政體系不是不更改。 朱由校起身走到玉階前,扶著龍案斬釘截鐵說:“朝廷年年攤派,年年數量不同,既容易滋生貪汙腐敗,亦讓百姓拎不清納稅數額。 今年年前無需提前預估來年的花銷,以後朝廷更不能施行攤派制度。當制定清晰而固定的稅收,各行各業該繳納多少稅,朝廷心裡有數,百姓心裡亦有數。 另外,內帑對戶部影響過大,經常是內帑補貼戶部,即日起,兩者徹底剝離,各省賦稅歸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