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各自為政 (第1/2頁)
佰夫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打出去? 諸將愕然,難以置信。 早前朝廷調兵遣將,在邊境囤積糧草,諸將以為朝廷斂兵守塞。 孰料,是打出去? 邪門。 太邪門。 楊肇基見諸將神色詫異,聲若洪鐘說:“李若璉親傳陛下口諭,即將爆發的歸化城之戰,喀喇沁,土默特各部初戰殘勝,但林丹汗很快捲土重來,歸化城依然易主。” 啊! 皇帝不好看喀喇沁,土默特各部,為何送糧出兵馳援對方?與林丹汗結盟不好嗎? 不過,他們身為武將,管不了朝廷政治,所有任務是負責好打仗。 這時,曹文詔邁步出列,毛遂自薦說:“大帥,末將請求整頓本部兵馬,趁著夜色悄悄摸向歸化城,歸化城戰事膠著時,爭取出其不意打林丹汗個措手不及?” 馬世龍不甘落後,自發請纓說:“大帥,末將亦請求率本部出戰。” 鴉角山位於大同軍鎮西北,悄悄領兵出關,急行軍兩百餘里便能悄無聲息抵達。 兩軍交戰,突降天兵,必能殺的察哈爾部片甲不留。 尤世祿欲請戰,楊肇基揚手阻撓對方,正色說:“此戰,朝廷的戰略意圖不單單是搭救土默特,喀喇沁部,更關鍵重創察哈爾部有生力量。 洪承疇仔細說土默特,喀喇沁是否準備好大戰,歸化城兵力部署如何?” 呼。 洪承疇深呼口氣。 來大同鎮前,他對蒙古各部境況兩眼抹黑,莫說蒙古了,他對軍事都一竅不通。 前陣子,得知朝廷提前送來兩百萬石糧食,各種糧草軍械,他馬上意識到蒙古生變,喀喇沁,土默特部入京求援,朝廷對這件事的重視絕非表面口頭答應。 大戰。 絕對要發生場空前大戰。 故而,他親赴張家口,找尋喀喇沁,土默特部商賈,親自了解兩部的情況。 “稟大帥,據下官親自走訪,喀喇沁部之所以戰敗,全因其內部非鐵板一塊,各部落難以統一行動,甚至相互存在諸多矛盾。 當前,喀喇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的喀喇沁,首領出身黃金家族,為達延汗後裔,名義上是全喀喇沁的可汗,即汗阿海。另一位重要首領,即喀喇沁人所稱的洪臺吉,叫做布顏阿海,即朝廷稱白言黃臺吉。 這支部落以往活動在宣大邊境,此戰,首先遭到察哈爾遷徙的衝擊,是抵抗察哈爾的主要軍事力量。 另一部,名為喀喇沁,實為朝廷封賞的朵顏殘餘部落。朵顏殘部非喀喇沁人,他們平常生活在薊鎮喜峰口外一帶,即朝廷統稱的朵顏三十六家。因此,長期沿襲大明朵顏衛都督和都指揮等職務,並以此名義與明朝開市受賞。 朵顏都督是朵顏衛三十六家內中最主要的部落,其領袖名叫束不的。然而,朵顏三十六家名義上統一,實際亦各自為政,各自行動。 此前,喀喇沁遭遇察哈爾部襲擊,僅是汗阿海和布顏阿海為首的西部喀喇沁部落與察哈爾騎兵大戰,東邊朵顏三十六家部落,有部落出兵協助,有部落則坐視不理。 其中束不的因與喀喇沁汗等存在極深的矛盾,他目前選擇坐山觀虎鬥。不過,臣親自去見過束不的,他承諾若朝廷出兵抵抗察哈爾部,他將率領朵顏三十六家追隨大帥參戰。” “至於歸化城內,土默特部,喀喇沁各部吞併數萬,對外聲稱十萬之眾,囤積海量糧草,計劃同察哈爾部死戰到底。” “另外,據下官親自詢問喀喇沁部商賈對大明,建奴,察哈爾部的態度,其中三成傾向大明,四成傾向建奴,其他三成則事不關己。 傾向建奴的最大理由時,喀喇沁殘部西抗察哈爾,東臨建奴,南面大明,位於三大勢力包夾中,處境兇險萬分,對於喀喇沁來說,唯有選擇依附一方,否則,部落頃刻間覆滅。 鑑於新仇舊恨,他們把察哈爾部視為最大的敵人,又認為大明自顧不暇,唯一提供的好處不過是每年數萬兩銀子的賞錢,大量邊軍龜縮在長城內,軍事上沒法提供有效幫助。若依附大明,喀喇沁部將處於察哈爾和建奴兩大勢力夾擊中,東北的內喀爾喀部,科爾沁部親近建奴,喀喇沁部後果不堪設想。 同時,蒙古各部和大明在邊境衝突不斷,蒙古各部時常侵掠明朝的市集,關口,明軍經常撲殺小股蒙古部隊請賞,雙方宿怨糾結兩百餘年,短時間內難以化解。” “相反,蒙古諸部和建奴同為關外民族,服飾、風俗有著先天的親近,努爾哈赤、皇太極又把籠絡蒙古看作是最重要的外交策略,聯姻封賞,更多人偏向建奴。” “所以,此戰必須出兵,不光竭盡全力消滅察哈爾部有生力量,更能對土默特,喀喇沁,鄂爾多斯各部立威。” 此時,楊肇基恍然大悟,難怪皇帝突然改變以往斂兵守塞的戰略,恢復拓地御邊的戰略。 邊軍繼續窩在長城內,在草原的影響力必然蕩然無存。 此戰,務必樹立起明軍在草原岌岌可危的軍威。 楊肇基繼續詢問:“我部潛藏在鴉角山,草原各部,特別是察哈爾部是否有所察覺,提前做出防備?” 洪承疇斬釘截鐵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