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閹黨清流 (第1/2頁)
佰夫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廷弼不死。 大明不滅。 可惜木已成舟,已成定局。 朱由校急需提拔賢良,幫他出謀劃策,穩住朝廷局勢。 目視內閣官吏李國普,李標,鎖定二人。 前者為人正直,老成謀國,後者顧大局,明辨是非曲直,不與閹黨,東林黨同流合汙。 李國普,李標察覺陛下目光轉向自己,心中沒由來的不安。 卻聽朱由校道:“李國普老成持重,剛正不阿,即日起任文淵閣大學士,代任內閣首輔,李標敦大禮,顧大局,敢於直言諫君,代任次輔。” 李國普,李標頗為吃驚,怎麼稀裡糊塗成為首輔和次輔了。 迅速行禮謝恩,懸著的心情放鬆落地。 朱由校端起茶杯輕吮,詢問說:“現在討論討論何人去陝西平叛,何人去陝西賑災?” 天啟七年起。 陝西之事無小事。 處理好陝西災情,起義,朝廷壓力減半。 百官不清楚陝西未來數載的災情。 朱由校對陝西的災情如數家珍。 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 五年大飢,六年大水,全陝旱蝗,耀州、澄城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七年秋蝗、大飢,八年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 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 十一年夏飛蝗蔽天。 十三年,十四年大旱。 陝西災情稍微緩解,卻飛速向外蔓延。 十三年起,河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北直隸,旱情,水患,疫情,你當唱罷我登場,直至大明亡國。 外有戰事,內有天災, 文景二帝來了都哭死。 文宗玄宗馬上提桶跑路。 何況秦軍耐苦戰。 陝地古來軍事氣息濃厚,青壯年好勇鬥狠,是歷代良好的兵源。 秦時,吞八荒,並六合。 漢朝,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以材力為官,名將多出焉。 隋時,選身強力壯,驍勇善戰關中子弟,稱為驍果軍。 唐朝,西北良家子戰突厥,吐谷渾,薛延陀。 宋時,西軍保家衛國,危難之際,韓世忠橫空出世。 時至大明,九邊以延綏兵為強,敢勇善戰,虜所素憚。 未來孫傳庭平息叛亂,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 秦軍驍勇善戰,領最少得餉,打最多的仗。 陝甘之兵,用得好是無敵之師,用不好是王朝掘墓人。 東江淮,西陝甘。 自古精兵強將輩出。 所以,王二起義,不單是平叛,還需處理好災年之事。 處理不好災情,殺掉王二,還有張獻忠,李自成,高迎翔,陝西大起義照樣發生。 鑑於崔呈秀遭貶,皇極殿出奇安靜,百官不敢冒然進言。 朱由校掃了眼百官,放眼望去後世出名的能臣幹吏均不在列,無奈當場點名,目光轉向兵部侍郎閻鳴泰:“閻鳴泰,你來說說。” 閻鳴泰心裡打退堂鼓,賞賜擢升沒我,問計解惑找我? 他實無才略,專事諂諛,每陳邊事,必頌功德,欠缺治理地方的經驗。 奈何難以推脫,邁步出列,含糊其辭說:“陛下,臣以為當選知兵善戰之人前往陝西,領關中各衛所平叛,另外,向秦王府傳旨,令其迅速賑災。” “哼。” “退下。” 朱由校不耐煩的揮手,他不想聽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建議,視線再度掃視百官,目之所及,百官紛紛垂首。 可惡。 偌大朝堂,沒人替他出謀劃策嗎? 氣氛尷尬中,魏忠賢糯糯出聲,瞥了眼武將行列的將領,進言道:“皇爺,朱童蒙近期由陝赴京,熟悉陝地狀況,老奴相信朱大人能為陛下解惑。” 朱由校好似沙漠中飢渴的趕路人,終於遇到一汪清泉。 朱童蒙。 閹黨內的清流。 不光勇,還很直。 閹黨罕有的知兵善戰官吏。 他曾經為熊廷弼說情,救對方於危難,卻成為東林官吏的眼中釘肉中刺,遭受他們狂轟濫炸的彈劾,不幸被貶出京。 幸好金子放到那裡都發光。 朱童蒙抵達延綏鎮,裁汰老弱殘兵,催收被侵佔的軍屯,精簡鼓勵,打造出一支大明國防精銳:榆林精兵。 前陣子,朱童蒙領兵在延綏鎮作戰,砍敵方王子頭顱,重挫敵軍,取得榆林大捷,恰巧回京覆命。 “朱童蒙何在?” “臣朱童蒙參見陛下。” 武將行列,一名身形魁梧,面色滄桑的將領出列,走到殿中央執笏行禮。 朱由校目光如炬,露出幾分欣賞之色:“愛卿,王二起義,你有何良策?” 朱童蒙略顯意外,言語謹慎的說:“啟稟陛下,微臣巡撫延綏,還算了解陝西情況,延綏鎮防區東至黃河,西至定邊營,多是沙漠地帶,五穀不生,敵情複雜,加之糧餉不足,軍心不穩,很容易受人鼓動。” “今起義由旱情引起,當地官吏不作為導致起義擴大,然而,陝西不光渭北旱情嚴重,北至榆林,南至關中,均有旱情肆虐,百姓窮且疲,星星之火可燎原。” “故而,臣認為朝廷出巨資,多籌糧,救民於水火。另外,派遣精兵良將以鐵血手段平叛,以免起義擴大,危及西北重鎮。” 朱由校側耳聆聽,頻頻點頭,好似學生聽大佬講課,恨不得掏出筆記本做筆記。 朱童蒙的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