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再次豁然開朗的嬴政 (第2/4頁)
A飄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想的進步意義在於,它有助於縮小不同階層間的差距。
法家提出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司法原則,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人能有特權。
商鞅之死,正是因為他在執法時不畏權貴,嚴懲了太子,這一點您應該十分清楚吧!
父皇,我有個疑問。
當年商鞅是不是真的懲罰了太子本人?還是僅僅懲治了他的老師公子虔呢?”
“這兩者有何區別?還有,這是大秦的秘辛,少打聽。”嬴政不滿地回應道。
“如果只是處罰了公子虔的話,那隻能說明商鞅在面對君王時還是有所顧忌的。”
“胡扯,這些話從何而來,簡直是汙衊!”嬴政勃然大怒。
這分明是在公然詆譭大秦先祖,如何能夠容忍!
“小子,既然你知道大秦以法治國,那你總該看過《秦律》吧?”
趙辰搖搖頭。
嬴政:………………
他瞪了一眼趙辰,心中暗自嘀咕,連《秦律》都沒看過,你怎麼還能說得這麼頭頭是道?
“在當時的《秦律》中確實有規定,未成年人犯罪,其監護人需承擔責任。當時太子年僅九歲,必然背後有人指使,商鞅經過嚴密調查後依法處置。
公子虔曾提出願以剁手替代劓刑,但商鞅並未同意。商鞅堅持認為每條法律對應特定的處罰,不能以任何形式替代。
這才是當年事件的真相,現在你明白了嗎?”
“明白了!”
果真如此啊,無怪乎大秦能夠日益強盛,這就是依法治國的好處!
“諸子百家的思想本就是相互交融的,他們自身也不完全侷限於自家學說。
比如孟子,作為儒家代表,他的很多觀點與墨家相契合,卻又批評墨家;荀子雖屬儒家,卻高度認同法家法治理念,甚至有人不承認荀子是純粹的儒家;而墨子雖然批判儒家,但也繼承了部分儒家思想,並融入了法家依法治國的理念和獨立的邏輯辯證思維。
可見,越是注重實踐的諸子百家,越能在各自學說中融匯多家思想。
諸如縱橫家、兵家、計然家、法家這類極其務實的流派,它們之間的思想幾乎是相通且互為借鑑的,只不過側重點各有不同。
法家的核心主張,即依法治國,執法公正無私,無論身份高低均應受同等對待。
由於術派和勢派同樣堅守這一思想,所以這兩派也被歸入法家脈絡之中。
法家深受道家老子哲學的影響,極度推崇道家的處世權謀之術。
因此,法家三派都對老子的權謀智慧有著深刻的研究。
如法家創始人之一慎到,被尊稱為慎子,他就提倡依法治國,運用道家之術治理國家。
要求君主實現無為而治,君主不必事必躬親,只需善於任用臣下,讓他們各司其職。
君主幹預越多,臣下的積極性就越低。
他以龍和雲霧作比喻,指出君主就像龍一樣,雲霧象徵著權力,沒有云霧的龍無法翱翔,只相當於地上的蚯蚓。
所以他強調君主首要任務是確保自身權力穩固,透過制定並依法執行法律來治理國家。
慎到實際上是最接近道家思想的法家代表,本質上可以說是道家老子思想的傳承者,他的治國策略深深植根於老子的一系列理論,並創造性地融入了依法治國的概念。
慎到有兩個主張足以體現他的道家思想色彩:
第一:不尚賢才;
第二:不特別尊重所謂的忠臣。
父皇聽上去是否覺得頗為奇特?”
嬴政點頭贊同,
這樣的主張的確不像出自被稱為慎子之人。
“但是,父親您若從道家理念來領悟,‘賢’與‘能’並非同一概念。在慎到的哲學中,所謂的‘賢臣’,指的是那些獨立見解卓越、深受百姓擁戴之人。
這類人群一旦過多,君主的地位就可能受到威脅,民眾或許會更傾向於聽從他們而非君主。因此,萬萬不可過度崇尚‘賢’。
然而,可以重用‘能臣’。能臣是指那些執行力強,專注於自己分內事務,不涉足多餘事物的官員。
至於‘不尊忠臣’這一點,慎到的觀點是,世間不乏忠臣,但忠臣未必就是能臣,他們可能無法妥善處理政務。治國需要的是能夠勝任職責的能臣,而不是僅僅忠誠於君主的臣子。
世上多有平庸之才,他們雖對君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