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蜮。

之所以是考官是天地自然,是因為計算日食,是一個非常縝密的話,這不是一般的數學題,而是整整一套從測量到計算,整個流程。但凡有一點點錯誤,都有可能造成誤差,而誤差大了,就會造成了計算當食而不食。

不要以為欽天監都是吃乾飯的。欽天監之中,是沒有什麼才學驚豔的天文學家,但是並不缺少勤勤懇懇掌握前人計算日食辦法的老黃牛。

朝廷給欽天監壓力如此之大,他們還屢屢出錯,並不是他們不用心。而是他們的計算方法太繁瑣了。

畢竟在古代沒有人對太陽系的執行有一個整體的概念,他們計算日食的辦法,就是計算日月合朔。

前文說過,日食都是在每月的朔日。計算日月合朔,就是測定好太陽與月亮在天體上執行軌跡。也就是先前所說黃道與白道,然後計算太陽與月亮執行軌跡在朔日這一天的時候,會不會在一片星域之中。然後再計算會不會重疊。

如果會重疊了,就是有日食。

如果不會的話,那就沒有日食。

這個演算法對計算精度要求太高了。

首先要明白,日月執行不是勻速執行的,再加上天文數字都是非常大的,甚至很有可能是分數。對於精度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但凡出了一點點計算的錯誤,都有可能出現當食不食,當不食卻食的情況出現。

這還是計算上的問題。

還資料上的問題。

肉眼觀察太陽月亮執行,因為陽光與大氣層的原因,這是有視差的。這個視差不會太大,但是隻要差上一點,就足夠造成計算不準的誤差了。

這是古人計算的痛點與難點。

當然了,周夢臣的天文數學水平遠朝過他們。但並不是說,周夢臣計算的時候,就沒有難點了。

第一個難點,就是視差的問題。

這不是周夢臣剛剛開始想到的。而是計算幾次之後,忽然想到的。但是他也不知道視差的精確值,他努力測算了幾次之後,取了一個近似值。至於剩下的,就是一個初中數學就可以計算的問題了。

唯獨是數目比較大一點而已。

周夢臣與程大位兩人反覆驗算,確信萬無一失。

但是即便如此,周夢臣能確定的,僅僅是今日有日食,根本不能確定具體的時間。最有可能是午時前後。

對於天地自然,周夢臣可以確定沒有問題,畢竟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太陽系還是那個太陽系,就絕對沒有問題。

但是人心鬼蜮,卻是周夢臣最擔心的事情了。

無他,周夢臣一切計算辦法,都是以後世日心說太陽系模型來計算的,至於關於太陽系以外的宇宙,周夢臣也用不著,自然不會多說。僅僅是日心說,周夢臣就擔心今日有多少人能夠接受。

地球是圓的,這一點很多人都預設了。甚至在天文驗算之中,都是確定了。渾天說一直有市場的。並確信大地是有弧度的。

只是很少有提出來而已。

周夢臣主張地球是圓的,僅僅是進了一步而已。

但是主張日心說,卻不一樣了。

古代絕大多數天文學說,都是以大地為宇宙的中心。幾乎堅不可摧。日心說,遇見太多的阻力了。

不過,周夢臣細細研究過了,並不是太擔心的。

原因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首先大明經過了明初高壓之後,正德之後,風氣開放,說什麼都有。連很多非君的學說都能流傳。更不要說日心說這樣的學說了。哥白尼如果在大明絕對不會被火燒死。最多被當成狂人而已。

第二個原因,就是朱熹這個人。

朱熹對天文上很多看法,還是比較先進的。比如,朱熹認為“天運不息,晝夜坤轉,故地榷在中間。”“地之四面底下,卻靠著那天,天包地,其氣無所不通,要之連地下亦是天。”幾乎都指明瞭地球是圓的了。

還有朱熹繼承了張載的氣說,不認為日月群星都依附在一個天球之上,而是隨氣浮沉遠近。

也就是說,日心說或許與朱熹一些說法相沖。但是並不是不可以解釋為朱熹的天文觀點的進一步延伸。

這也是周夢臣細細讀過了朱熹的著作,才確信的一點。

只是即便如此,這裡面還是有很多人現實利益衝突與思想衝突。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承認現實的,這就是人心鬼蜮的考驗。

當然了,這個考驗不僅僅是今日。會伴隨周夢臣一生。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顛沛三十載

顛沛三十載

一匹白熊
眾生皆苦,為何而活。生在亂世,吾知天命,但天命難從。看吾以劍動乾坤,創千古偉業,謀春秋大計。</p>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顛沛三十載》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p> 顛沛三十載:</p>
仙俠 連載 3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