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漸漸出現了懷疑,懷疑三個故事中是否真的包含了有意義的戰略情報資訊。這種懷疑更多是針對雲天明本身的,他畢竟只有公元世紀的大學本科學歷,放到現在連初中的知識程度都達不到。在他執行使命之前有限的工作經歷中,從事的也大多是基層事務性工作,沒有高階科研經驗,更不具備基礎科學的理論能力。雖然他在被截獲並克隆復活後可以學習,但對於他是否有能力理解三體世界的超級技術,特別是這種技術背後的基礎理論,人們仍持懷疑態度。
更糟糕的是,隨著解讀工作的進行,一些複雜的東西不可避免地進入idc。開始,所有人都在齊心協力為人類的未來而猜謎,但後來,各個政治實體和利益集團的影子開始在解讀工作中顯現。艦隊國際、聯合國、各個國家、跨國公司、各大宗教等等,都在按照自己的政治意願和利益訴求解讀故事,把情報解讀變成了宣傳自己政治主張的工具。一時間,故事像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致使解讀工作變了味。不同派別之間的爭論也更加政治化和功利化,令所有人灰心喪氣。
但idc對情報的解讀陷入僵局產生了一個正面作用,就是使人們放棄了對奇蹟的幻想。事實上,公眾早就停止了這種幻想,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雲天明情報的存在。自下而上的政治壓力,促使艦隊國際和聯合國把注意力從雲天明情報轉移到以人類現有技術為基礎尋找地球文明的生存機會上來。
從宇宙尺度上看,三體世界的毀滅近在眼前,使人類世界有機會對恆星被摧毀的過程進行全面和細緻的觀測,這種觀測得到了大量的完整資料。由於被摧毀的恆星與太陽在質量和星序上都十分相似,使人類有可能精確掌握太陽受到黑暗森林打擊時災變的數學模型。事實上,這方面的研究從三體世界毀滅的光訊號傳到太陽系那一刻起就大規模地開始了,研究的結果直接導致了掩體計劃的誕生。現在,掩體計劃已取代雲天明情報,得到了國際社會空前的關注。
《時間之外的往事》(節選)
掩體計劃——地球文明的方舟
一、對太陽系黑暗森林打擊時間的預測。
樂觀預測,一百至一百五十年;一般預測,五十至八十年;悲觀預測,十至三十年;人類生存計劃按七十年時間段規劃。
二、需要拯救的人口數量。
按目前世界人口遞減速率計算,七十年後約為六億至八億人。
三、對黑暗森林打擊的總體預測。
以三體恆星毀滅的觀測資料為基礎,建立了太陽遭到同樣打擊時的災變數學模型。對該模型的運算表明,如果太陽遭到光粒襲擊,火星軌道之內的類地行星將被全部摧毀。在打擊初期,水星和金星完全解體,地球將保留一部分體積並維持球體形狀,但其表面將被剝離,剝離深度達五百千米左右,包括全部地殼和地幔的一部分;火星表面將被剝離一百千米左右。在打擊後期,所有類地行星將由於太陽爆發物質的阻力降低軌道,最終墜落到太陽的殘存核心上,完全毀滅。
數學模型顯示,太陽爆發的破壞力,包括輻射和擴散的恆星物質的衝擊,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與太陽距離增大時破壞力急劇降低,這就使得距太陽較遠的類木行星能夠在打擊中倖存。
在打擊初期,木星表面將受到劇烈擾動,但其整體結構將保持完好,木星的衛星系統將基本保持不變。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只是在表面受到一般擾動,結構保持完好。擴散的太陽物質將會對三顆類木行星的執行軌道產生一定影響,但在打擊後期,爆發後的太陽物質將形成螺旋狀的殘骸星雲,其旋轉的角速度和方向將與類木行星保持一致,不再對行星產生足以降低軌道的阻力。
可以確定,太陽系的四顆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黑暗森林打擊後將保持完好。
這個重要的預測是掩體計劃的基本依據。
四、被放棄的人類生存計劃。
1星際逃亡計劃:
技術上完全不可行。在規劃的時間區段內,人類不可能具備超大規模的星際遠航能力,能夠進行星際逃亡的人數只佔總人口的不到千分之一,且在飛船燃料耗盡和生態系統衰竭前,找到可居住的地外行星的可能性很小。
由於該計劃只能接納很小比例的人口,有違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在政治上也完全不可行,可能引發人類社會的劇烈動盪和全面崩潰。
2遠距離躲避計劃:
可行性很低。計劃的內容是在距太陽足夠遠的太空中建立人類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