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2/4頁)
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解他?”
“所以我才擔心啊。二哥他人正直,重信重義,可是滿腦子封建思想,你想啊,他跟我大哥不同,他是黃埔生,一直被重用,想讓他脫離國民黨陣營起義,可不那麼容易。”
“你是說他愚忠?我倒覺得,他心裡有數,軍人的忠誠是忠於國家,而不是忠於哪個政府哪個政黨或者是哪個人,他心裡如果裝著這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部下的生命看得比升官發財重的話,他一定已經在思考眼下的這場戰爭了。”
成才一邊說著,一邊收拾著行李,梅生愛慕和留戀的目光一直追隨著他。梅生不明白今天為什麼如此心神不寧,這不是她高梅生一向的風格。成才說的沒錯,高城能不能起義其實不是她最擔心的,困擾她的,是一種不好的感覺,一種莫名的焦慮。
《青山遮不住》第二十八章 下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離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高城挺撥高大的身體在初冬的寒風中標杆一樣地聳立了許久,也沉默了許久,對著眼前的綿延青山,最後卻吟出一首辛詞。
“都說辛棄疾是大英雄,可一腔報國才情只能對著山水傾訴,誰能知道他心中的苦衷呢?成才,你說,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英雄?”
成才遲疑了片刻,高城的問題有些突然,這個一向朗闊樂觀的職業軍人此時的提問分明投射出幾許內心的糾結。
“我覺得,英雄是活在人們心中的人,不一定是朝庭詔書裡賜了名號的,也不一定是寫進史書立了石碑的。您看,咱們眼前這片青山北面,就是豫東平原,大哥和36師的數千將士就戰死在那裡。我聽說當地的老百姓收斂了他們的遺骨,砌了一座大墳,雖然連塊象樣的墓碑都沒有,可是每年清明,老百姓都會到那裡燒上一點紙,灑上幾杯酒,在老百姓的心裡,他們就是英雄,保家衛國的英雄。”
聽著成才的話,高城沒有轉身,看著一點一點被夜色浸墨的群山,沉思了好久,才緩緩開口, “這兒離大哥殉國的地方很近,部隊駐紮在此之後,我就讓馬小帥去找那座墳,可是,那個地方現在已經是共軍的地盤了。”
說罷,高城悵然地抬起頭,遙望著那片青山,北面的平原,是他這些年來日思夜想去燒柱香的地方,然而現在近在咫尺卻無法如願。
“聽說,那兒駐紮的共軍長官叫史今,是二哥黃埔的同學?”
成才已經和二野敵工部的偵察員在附近鎮上接上了頭,高城和史今的關係他心中有數,而且,此刻他身上就藏著一封二野某師政委史今寫給高城的信。
高城點點頭,臉上滑過一縷對往昔的追懷感念,那縷難得一見的溫情在高城那張英武的臉上停留了片刻,卻又被軍人的冷靜和理智遮蓋住了。
“對,我們都是四期的,不過我是炮科,他在步科。他是東北人,人很溫和,也有才華,學校裡很多文藝活動都是他操持的。”說到這兒高城停了一會兒,眼神有些飄忽起來,裡面有一些成才不熟悉的似乎不屬於高城的東西現一晃而過。“廣州的那段日子真的讓人懷念啊,年少輕狂,幸福時光。可是沒想到,民國十六年他跟著共產黨跑到了南昌。算起來,在廣州分手到現在有二十年了!”
在成才的印象中,高城和高國兄弟倆有著迥然不同的個性,高國長兄為父,從軍之路走得艱辛,因此性格沉穩大氣,威嚴卻又親切;高城黃埔出身,少年得志,仕途平順,所以性格奔放大氣,熱情而又正直。高國是內斂的,高城卻是張揚的,象今天這樣面對蒼茫青山發問“英雄是什麼?”,象方才這樣帶著溫情回憶昔日同窗幸福時光的場景讓成才陌生,也又讓他心動:這個與往常不同的高城現在一定進行著與往常不同的思考,或許這會是起義工作的切入點?
“二哥,有沒有想過你們兩個人見面會是什麼情景?”成才看著高城的臉色,小心地問出一句。
高城楞怔了一下,沒有立刻回答,成才用他狙擊手的眼睛在他臉上捕捉到一些迷茫和掙扎,過了好一會兒,才聽到有些艱難的回答,“敵我雙方,談何見面?見面也只能是在你死我活的戰場。”
有些傷感,有些無奈,這樣的高城讓成才心有不忍,甚至有一種衝動,掏出縫在上衣襯裡裡面的密信遞給他,告訴他:這是你那個同窗好友的親筆信,你們曾經一起在黃埔的操場上唱過那首國民革命軍的軍歌,你們曾經一起大聲地喊過黃埔軍校的口號,其實你們的理想是一致的,都是想讓這個國家富強獨立,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