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3/4頁)
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帶著嫁妝回了孃家;而史湘雲被塞進了家廟;對外稱其得了怪病;求神拜佛的沒有結果;後來有高人稱其前世便犯下了口舌孽障;須得化解;便要一世在佛前貢奉。
不過,林家和榮國府以及保齡候並忠靖候府的關係倒是親近了許多。
而就在他們四家和好沒多少時日,林如海的府上便迎來了厚著臉皮前來討錢的賈政。
為了讓這省親別墅順利的建起來,林如海總不能讓賈政一次次的敗興而歸;便意思意思的給了他三千兩並幾幅字畫便把人給打發了;直讓賈政的臉皮漲得通紅,卻偏生無可奈何。
不多久,黃河的凌訊已至,有鑑於之前年年防治水禍,卻年年不利的情況,徒君溥便想派上一名信得過的大臣,去監視黃河區域的防範進行的怎麼樣。
徒君溥想在大朝會時提出此事,可當他說出來時,卻沒人願意上前請命。畢竟眾所周知的是,這件事辦得好倒也罷了,若是辦得不好,待黃河氾濫成災之際,那麼項上人頭可保,身上的官位至少也要連降上幾級的。
更何況,這黃河的修濫堤壩年年修還年年氾濫,可見是沒個作用的,而且敢在這皇帝關注的事務上貪汙的也不會是普通人,尋常的官員就算是查出來點什麼,也不敢輕舉妄動的。
因此,大朝會上的諸位官員們都面面相覷,卻無了人敢上前請命。
徒君溥見狀,頓覺惱火,正要因此而出言斥責,並開口點名的時候,林如海站了出來,竟是要請命前去監工。
徒君溥哪裡肯依,但又見林如海態度堅決,一時也不好直接的駁了去,因此他便裝了思考之態,並不言行還是不行,只道再議,便又與其他官員說起其他公務來了。
到了散朝之後,林如海並不急著跟其他官員一樣出宮,依直直的站在朝堂之上,待著徒君溥使人來宣,不一時果然就見人來了。
隨著帶路的小太監來到了御書房,林如海一進門,還沒請安,就被徒君溥一把給攬住了。
“怎麼好生生的要去治黃河?那裡可不是個好地方,好已然凌訊,若是你去後不久正好遇上決堤可怎生是好?”徒君溥言之切切,很是不願意看到林如海涉險。
可是林如海哪裡肯依了他,更何況他自認男子漢大丈夫,又是身為官員,自該為百姓謀福址,哪有因為可能會有的性命之攸,便把自己的責任給拋在了一旁呢。若是如此,他在當年被倭寇所虜時,就該求饒了。甚至於之前根本不會想出個顛覆氣話官場的計策來。
對此,林如海對徒君溥有些失望。他雖然知道徒君溥對他有情,可是他的問話,也讓林如海覺得對方還未能與自己相知。
說句實在話,即使林如海活了兩世,見過了眾多的人物,但徒君溥在林如海心中確實是有一席之地的。一來徒君溥的為帝之道是林如海提點出來的,二來徒君溥是唯一一個不是兄弟,而且又是帝皇之尊,卻仍是對他溫柔小意的人。
徒君溥為林如海做下的種種,林如海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可是要說接受徒君溥的感情,林如海仍然有些猶豫。
所以,林如海此次去監工黃河的堤壩,確實是為了百姓謀福址沒錯,但同樣也是想讓二人分開一段時間,他好想起來,自己對徒君溥的心思到底是如何的。或許,更應該說是徒君溥在林如海的心目中到底有著怎麼樣的地位。
徒君溥見林如海並不回話,只是用他那雙如黑曜石般的眼睛盯著自己看時,他忍不住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他又何嘗不知林如海的固執呢!只要林如海已經決定下來的事情,除非是下了旨意,明確的說不準,林如海總會鑽個空子去做的。
徒君溥想勸他,不過是心中存了一絲希望罷了,如今看他著實不願,也就沒個法子可想了。徒君溥嘆了口氣,放開了林如海,轉而執起了他的手,把他拉到了御案邊上。“也罷,若你實在想去,我便依了你就是了。我便封你為欽差,賜你如朕親臨之金牌,一路上你只管便宜行事就好,旁的也不必在意,只隨你心吧。”
說到這裡,徒君溥頓了頓,過了一會兒方道:“我只有一個願意,盼你平安而去,又平安而歸吧了。”
林如海心中微微一動,難道給了徒君溥一個真心的笑容,道:“陛下放心,臣必安然歸來。”
徒君溥一聽,只覺得林如海的笑容似與往日有所不同,又隱隱覺得他待自己的態度與往日更是好了幾分,不由得精神大振,心忖自己的百般討好確實不如隨其心意行事,因而也就越發明白了該如何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