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胡鬧。掉下來會摔成肉泥的,阿囡。”身旁的大人笑著嚇唬他。
當時的他沒有再多說什麼,心裡卻總是在想,如果有一天,他能登上那裡的話,會看到什麼?
如今他當然知道,登上這座山,看到的自然還是山。
或許站在山頂,迎風而立時,還會想到一些諸如“氣象萬千,果真不虛此行”、“俯仰天地之大,方知我身渺小如草芥”、“高處不勝寒”之類的感慨。
此外,恐怕也沒有別的想法了。
可是如果沒有登上去過,心裡便總是惦記著山上的景緻,始終無法放下。
就如當年他一心修道成仙,不成功便不肯罷休一樣。
玄霄御著羲和繞著群山徐徐前行,此地人煙稀少,崇山峻嶺間散落著大大小小的村寨。玄霄尋了許久,才找到一處人煙較為密集的城鎮。
重簷青瓦搭著吊腳竹樓,城中到處都是這樣的建築群,漢夷兩種風格相互交融。
這是一處漢人夷人雜居的地方,名為武陵郡。
多年過去,武陵郡依然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各族百姓在此世代捕魚農耕為業,沒有戰火的年代,這裡的生活始終是靜謐安詳的。
武陵郡多山地,沒有中原那樣一望無際的田野,百姓只好在較為平坦的山地間開墾出一道道農田,間雜種著各種莊稼。從高處看去,地面上各種顏色交錯綿延,顯現出一種無關造化的人工之美。
*
玄霄原本生於將門之家,先祖為平息此地夷人暴/亂,奉命率兵鎮守武陵郡,子孫們也在此定居下來。
玄霄十八歲時,太清為尋找雙劍宿主,遍訪九州,終於在這裡發現了他。
那時的他,對流傳於民間的劍仙傳說十分嚮往。太清的出現,更是讓他由衷產生出一種近乎狂熱的崇拜之情。
因此他甘願棄家忘國,一心追隨太清而去,從此拋卻俗家姓名,以玄霄為名。
玄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於太始,莫之能先。
玄霄前半生所求的,並不是什麼天道,他一生經營只為修仙,這無關蒼生,無關濟世,無關長生不老,更無關降妖除魔,替天行道。
他一心希望修成仙身,除此外別無所求。
執念之深,無人能改。
即便是當年再度網捕幻瞑時,他心中所想仍是如此,甚至更加執著。
縱使他偶然曾萌發過一點退縮之意,可是左右四顧,來時之路是如此艱辛,遍佈荊棘,他怎願退縮?又有哪一處可退?
唯有一條路走到底,不妥協,不回頭,即便血流如注,遍體鱗傷亦不後悔。
至於為此要付出什麼代價,需要奪走多少人的性命,他根本不想知道。
或許他心裡也曾有過一絲不忍,但他半生所求的東西就擺在眼前,幾乎唾手可得。即便他有過不忍之心,也只能將這份不忍強壓下去,自私地告訴自己,只要自己成仙了,一樣可以將他們救回來。
——不過是騙人騙己,讓自己少一些內疚罷了。
直到被囚於東海漩渦中,鋃鐺加身,不見天日,玄霄反倒看清了。
這也不是多複雜多高深的大道理,不過是三個字,“想通了”而已。
人是不是都這樣?
執著時一根筋走到底,直到最後一根稻草壓下,才肯回頭看一看,想一想。
然後恍然大悟。
*
玄霄進城向人打聽了一番,得知葉氏一族在多年前被皇帝調往西北大漠與羌人作戰,因被叛軍出賣,陷入敵軍的包圍之中,一番苦戰之後,全軍覆沒。
仔細推算,那場戰役恰好發生在他破冰而出,劍縛幻瞑之後。
三百年過去,所謂英雄碧血,千里孤墳,早已不可追尋。
拋家棄國!果然是拋家棄國!
生死輪迴皆是天道。
修道中人最清楚不過的一句話。
玄霄一向心如止水,此時得知這件事,也並不覺得有多悲痛,只是胸臆之中依然有一股蒼涼之意不斷蔓延開去。
抬眼望去,幼時他登高遠眺的高塔依然在。玄霄緩步登上塔樓,站在當年的位置看去,對面青山依舊如故。
他突然從樓上一躍而出,御劍飛去,當年自己覺得遙不可攀的險峰,如今已落在他的腳下,登峰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一躍。
放眼望去,山外依然是山,並沒有什麼區別,就像他站在崑崙之巔,黃山之頂所看到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