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3/4頁)
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比起來,微微突出指節。
為何不願讓他來承擔風雨?為何……硬是要去撐起如許沉重的山河?
多少帝王,被腳下的土地生生累死。
為何?
孫權靜靜地望著火盆裡紅亮的木炭,好容易見到劉協,竟一個字說不出來,全堵在喉嚨裡。
陸遜遞了一爵酒到孫權面前,孫權恍然回神,陸遜滿眼擔憂。
這樣恍惚的孫權,從來沒見過。
劉協忽然笑起來:“奉孝!你起身不久吧?奉孝?奉孝!”
郭嘉頭一點,好像剛剛睡著了……
“臣贏了?”
劉協道:“行了行了,不拖著你下棋了,睡去吧!”
郭嘉坐直了點:“沒下完?”
劉協無奈:“朕當你在思量棋路,你倒好!睡著了!等下完這一局,天要黑了,趕緊去睡,再跟你下,朕晚膳都要被耽誤了。”
郭嘉咕噥:“伯言把火盆弄得格外暖人,臣才睏倦……”
陸遜怪道:“成了我的不是了!皇上讓你去睡,你要我弄的火盆直言便是,皇上,臣去他屋裡給他收拾火盆去,免得涼了又來怨。”
劉協瞅瞅陸遜,又瞅瞅孫權,擺手:“去吧!”
陸遜好像不太滿意曹丕,這是給孫權制造機會?直接駁了的話,陸遜那幽怨的小眼神看得人怪不好受的,再者,總躲著孫權也不行。
陸遜把郭嘉“搬”走後,劉協對孫權指指棋盤那邊:“只剩仲謀了,陪朕下完這一局吧。”
從整個《三國演義》來看,孫權的權謀玩得很漂亮,但他實在沒太多開疆拓土的野心,孫策猝死,孫權被趕鴨子上架,外鬥曹操、劉備,對內呢?鬥都督,鬥老孃,鬥老臣,等大家夥兒都被他鬥死了,他留給兒子的東吳也差不多了……
勞心勞力的一輩子,還被羅貫中忽略得夠嗆,可是孫權的百姓,卻是三國時最幸福的百姓,而他統治下的東吳,是當時最富裕的國家。
八歲單身入敵營討要父屍,十八歲提領江東,二十六歲赤壁大戰,三十七歲雄踞三州,四十歲夷陵大戰,四十七歲稱帝!
三國三次大戰——官渡、赤壁、夷陵,有兩個是在他做“主公”時打下的,而且還都是東吳大勝!
可以貶斥他為“守成之主”,更可以贊他為“雄略之主”。
這一輩子,恐怕不可能再這般輝煌了。
劉協對孫權抱有的愧疚感,由此而來。
“陸遜說了吧……周瑜回去了。”
孫權執子點頭:“取之無道,失之天意。”
輕輕一下,放下黑子。
劉協默然,看了孫權半晌:“仲謀,果非常人。”
沒有不甘、氣憤、怨懟,甚至於嘆息,都沒有漏出一絲來,一句“取之無道,失之天意”便把所有沉澱過去。
劉協不知道孫權為了掌權做過多少努力,畢竟孫策未死,“小霸王”肯退讓,必然不簡單,息兵養民,發展船運、水利、商貿,不是孫策和周瑜做得出,一定是孫權把江東變成了一方安樂沃土,所有功業驟然失去,竟只有一句話。
要不是坐在面前的人還有一張分外年輕的面孔,劉協幾乎以為只有一個垂暮的人才說得出這樣的話來。
倒也正因為孫權還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所以才能如此灑脫地說放下便放下吧!
陸遜勸劉協見一見孫權時,說過:“孫權可以為皇上做任何事……”
郭嘉聽後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以孫權對付孫策和周瑜——
劉協考慮了可能性,覺得可行,這才點頭讓孫權進來。
不料孫權只說了八個字,劉協一切的盤算都說不出口了,怎麼好叫一個已經徹底放下了的人再攪合進爭權奪利的漩渦裡去?
這一局棋,劉協攻勢嚴密,孫權步步為營,最後,居然和局。
劉協拿定了主意,文臣武將兵馬糧草土地城池,他現在一樣不缺,江東,暫且讓孫策和周瑜據有吧!大可以圍而不打,慢慢侵蝕。
反正已經下過詔,遷都江陵,短時再遷,勞民傷財。
江陵挾長江上游地利,又是都城、朝廷所在,正可以俯視江東,這便是孫策和周瑜最大的壓力。
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都要重建,耗時費日,等到可以北還故都的時候,再離開荊州,如此長的時間,江東應該已經平定了。
孫權已經喪失了稱帝的機會,至少,讓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