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4/4頁)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惶,再加上四面八方潮水般湧來的喊殺聲,匈奴毫無戰意,頓時兵敗如山倒。
圍三缺一,漢軍故意放出一個小缺口。
灌夫遺憾道:“真可惜,不能把這些畜生全留下! ”
李廣捻鬚而笑;“困獸猶鬥。”人在絕境中會爆發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陛下之意是以最小的犧牲殲滅盡可能多的匈奴,況且,軍臣單于帶來的十萬人漢軍一時間也吃不下。
李廣又命衛青率精銳繞到匈奴兩側,在撤退之路上追擊,揀些調隊的傷兵殘勇,帶走數千敵兵。
匈奴的可怕之處,在於機動性,突襲而來,疾馳而去,打的多是閃電戰。他們抱著打劫的野心,雖然遭遇埋伏,但仍有十五萬餘的戰力,再加上嚴冬將至,若是空手而回,沒有糧食,大本營裡的老弱婦孺將熬不過這個冬天。
軍臣單于重傷昏迷,軍權落在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的手上,此人沒有花時間為兄長的傷勢擔憂,而是以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立刻撲向大漢的養馬場——上谷郡。
儘管早有準備,上谷郡還是險些若如敵手,若不是郡守及屬官們浴血廝殺,恐怕早已城破人亡。
上谷郡這個地名對李廣來說並不陌生,它是上郡的前沿,景帝時期,李廣曾在此擔任太守。後來,他被調回長安,由被太皇太后看不順眼慘遭貶謫的郅都接任。
商議之後,漢軍兵分四路,分別由李廣、衛青、韓嫣與灌夫統領。出灌夫駐守為援外,其它三路各有各的方向。
為了表示自己大公無私,李廣把自己的親孫子派為先鋒,屈居於衛青麾下。
李陵蹲在牆角畫圈,對家長都死光光的衛青道:“我好羨慕你。”
衛青:“……”
衛青按計劃,直奔邊境關市,先把關市的匈奴駐軍掃蕩了再說。
尼瑪!還想和我們邊打邊做生意?
早就受夠了,大漢要變強攻!
漢朝長年不動干戈,除了休養生息的原因以外,還因為缺乏拿得出手的大將軍。這是自劉恆以來一直埋在漢朝人心裡最大的隱痛。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所有大將軍,都是血雨裡一點一點拼殺出來的。一將功成萬骨枯,不怕萬骨枯,只怕萬骨枯了,將軍也隨著枯下去。
現在四名統帥,有三個都是年輕將軍,機會就擺在面前,前途是無量還是無亮,就看各自的實力與運氣了。
這四人當中,衛青也許不是最具實力的那個,卻無疑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