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頁)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性命……一更裡熬到五更長,寡婦的日子最淒涼,空空的棉被沒人暖……”
堂堂長公主還唱坊間的通俗樂曲,奉命看守城門攔截太子的竇嬰聽得頭疼,不耐煩地揮手放行。
擔心事出有變,長公主府遭疑,劉徹很快就從長公主府的車駕上遛了下來,後來才得知竇太后果然派人截住車駕檢查。
去平陽侯府的路上,劉徹感慨頗多,幾乎認不出這是繁華熱鬧的長安城。
國喪全城縞素,行人不多,即便有也是埋頭前行,步履匆匆,看也不敢看周圍巡邏計程車兵。滿目都是肅殺與悽清。
東方朔似乎明白他的心情,即使隨時有被捉的危險,卻沒有催促,步履不慌不忙。
平陽侯府的門僮認得昨天來的算卦先生,立刻進去通報。
平陽公主將他們迎進門,臉上一片喜意:“你終於回來了,與你隨行的那幫小傢伙呢?”
“當時情況危急,他們留在厭次了。”
“那你遇到你姐夫了嗎?”
劉徹想起那個策馬疾馳被無邊夜色吞噬的背影,不由低聲道:“嗯。”
“他也留在厭次了?太好了,我就怕他趕不上。你也知道你姐夫是個慢性子,為了這事我們不知道抬了多少次槓……其實他一出門,我就後悔了,生怕他耽誤了你們的大事……”
“他沒耽誤。”
“是嗎?這就好、”平陽公主又嘮叨地說了幾句,招待東方朔坐下。“這位先生假扮神卦,說你姐夫已遭不測,一開始我還真被嚇到了,後來聽他說是來給你送信的,我才放下心來。”
“姐……”
看清楚劉徹蒼白的臉色,平陽公主聲音漸漸低了下去,她也是個聰慧無比的人物,僅從蛛絲馬跡就判斷出劉啟病危大漢將有大變,立刻從劉徹與東方朔欲言又止的表情中瞭解到了真相。
“……他回不來了,是不是?”
姐弟相擁,卻是誰也沒有哭。
“姐夫是替我死的。”
“我要給他報仇。”
“我一定會是大漢天子。”
兩人答非所問,卻句句透著無盡的悲愴與堅定。
東方朔聽明白了劉徹最後那句話,無關野心,只道是承諾。
注:歷史上衛青生母是平陽侯府幫傭,衛青長大離開生父後便回到平陽侯府當騎奴,生年不可考,文中純屬虛構,特此宣告。
作者有話要說:衛帥有待養成
第四十六章 置之死地
大概劉家傳承的血脈裡有種天生的涼薄,沒過多久,劉徹便能苦中作樂地對平陽公主玩笑。
“姐姐,待我日後登基,必然賠給你一個姐夫。”
一開始平陽公主還哭笑不得,也許因為局勢緊張無暇傷懷,也許報仇心切壓抑住了悲哀,傷痛的表情竟也淡了許多,後來再聽到這種話,斜睨他一眼:“和小時候一樣,泥猴兒似的,沒個正形。”
東方朔當起了平陽侯府的門客,每天都出門走街串巷地忽悠。
雖然是國喪,生意冷清,但也不是死了皇帝,所有店鋪都關門所有生意都歇業所有臣民都要以淚洗面。
最初傳下來的禮法要求臣下服“斬衰”三年,這是古代五種喪服制中最長的一種,子服父喪,就必須遵照這一禮制,三年之內不應考、不做官、不婚娶,基本上就是明明屬於小資階級的經濟水平,生活質量卻偏偏不能超過溫飽線的那種。不過,這樣嚴苛的禮儀對於國家這部很好很強大的機器來說顯然是不適合的,如果大小官員在那麼久的時間裡無所事事,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張嘴嗷嗷待哺。
禮法的根本,在於以孝治天下,從權變通無可非議。從仁孝的漢文帝開始,守喪的禮儀就寬鬆了許多,三年的時間縮為短短的三十六日,民間就是不娛樂,不嫁娶,避開喜慶的顏色,做些表面功夫,稍作哀傷就行了。
所以,儘管街上氣氛緊張,店鋪照開,買賣照做。
再加上新君久久不見,人心不定,沒站隊的想問問老天到底該幫誰,站了隊的想知道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對的,所以,東方朔的生意異常興旺。他還是堅持,每日三卦。
求神問卜的沒能從東方朔口中套出老天的訊息,倒是被東方朔探出不少內幕。
“大多數臣子還是站在太子這一邊的。一來,當初立太子,是率文武百官於宗廟祭祀,昭告天下,誰都知道未來的儲君是劉徹,而先帝生前並沒有明確表示廢了太子,就算要廢,也得按照當初立儲時的規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