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測量推斷身高為1。60至1。63米之間),隊員都叫他“小李先生”,親切中透著尊敬。沒人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小李先生”,很快就會叱吒風雲,威震北滿,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大大的趙尚志”。這時在大家眼裡,這個“小李先生”只是見識廣、人緣好,又直性,說話辦事特別“隔路”(特殊、與眾不同),而且隔路得挺對心思。
1932年11月,巴彥縣委在給滿洲省委的報告中,這樣評述這支隊伍:
在群眾工作上建立了士兵會,發展了組織,在生活方面逐漸改善他們生活,衣物鞍馬都平均來分配,打擊過去個人的自私觀念,改正他們的土匪意識和流氓行為,在過去他們不分窮富,亂打、亂搶、打罵莊稼人,現在他們與莊稼人都很和善。
過去土匪吃鴉片的很多,現在幾個隊伍只有一、二隊和洋炮隊裡有幾個,其餘少年隊和教導隊裡一個也沒有了。
1932年7月,巴彥縣城成立偽政權,城外仍是義勇軍的天下。張甲洲和趙尚志率隊西渡少陵河,到西集鎮以北、呼蘭縣東部一帶活動。所到之處,只要反日都歡迎。8月東返時,游擊隊擴大到800人,全是馬隊。8月12日,張甲洲和趙尚志就與活動在巴彥縣東北老黑山的原馬占山所部的才團(因團長才鴻猷姓才而得名。——編者注),在木蘭縣蒙古山活動的“綠林好”聯絡,約定雞叫頭遍為號,聯合攻打巴彥縣城。
8月13日天亮就打了下來,並活捉偽縣長。
打下巴彥城,反日軍聲威大震,才團團長才鴻猷自封旅長,讓“綠林好”頭子當了團長,又想吃掉游擊隊。建立模範隊,讓一些人感到稀奇、高興,那些抽大煙的,習慣了“打精米,罵白麵”的,就覺得受不了,只是沒機會。這回才鴻猷封官許願一拉攏,這些人一串聯,呼啦啦都跑了,只剩下以模範隊為骨幹的不到200人。
兩個多月後,這支隊伍又發展到700多人,而且更加像模像樣了。模範隊改為少年隊,為培養幹部還成立了教導隊,隊內建起士兵委員會、反日同盟會,還發展了11名黨員。
9月,得知呼(蘭)海(倫)鐵路上的康金井車站來了20多個日本兵。趙尚志和張甲洲等人一商量,決心吃掉這股敵人。半夜時分,100多騎兵將車站包圍,同時扒毀鐵路,剪斷電話線。聽說這次是打日本子,官兵摩拳擦掌,都憋著一股勁。哪知鬼子提前走了,結果車站和康金井鎮的偽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10月底飄雪了,籌集越冬物資成了第一要務。
游擊隊決定攻打東興縣城,很順利地打了下來。敵人反攻,偽軍、大排隊、紅槍會人多勢眾,從中午戰至深夜,不得不突圍出城。傷亡百餘人,繳獲物資未帶出來,攜帶槍械、用具也丟棄不少。趙尚志在十字路口指揮戰鬥,左眼被彈片擊中,血流滿面,從此失明。
東興戰鬥失利,對這支隊伍的打擊是沉重的。
更要命的是,“北方會議”精神傳達下來了。
1932年10月,滿洲省委巡視員吳福海,來到巴彥游擊隊,傳達省委指示,主要內容為:一、將東北工農反日義勇軍,即巴彥游擊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36軍江北獨立師;二、成立獨立師軍事委員會,張甲洲為司令,趙尚志為第一政委,吳福海為第二政委,政委均為省委代表;三、實行土地革命,創造蘇維埃政權,武裝保衛蘇聯。
7月上旬,“北方會議”結束不久,省委派人來傳達“北方會議”精神和省委指示,要求把反日戰爭和土地革命結合起來。趙尚志和張甲洲認為不能這樣搞。他們並不是認識到“北方會議”精神是錯誤的,而是認為省委不瞭解下邊的情況。巴彥這麼多反日的大糧戶,怎麼能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打傢伙呀?就沒當回事兒,仍是過去的老路數,凡是反日的就是朋友,就支援,就聯合。
這回仍是據理力爭,只是個人意見可以充分表達,省委指示卻是必須執行的。
從此,就打起紅軍的旗幟,打土豪,分田地,邊抗日,邊進行土地革命。
之前宣傳反日救國,許多大糧戶出糧出錢出馬出槍,支援游擊隊。現在鬼子、大戶一起打,大戶們不幹了,說小鬼子欺負俺們,共產黨、紅軍也不饒過俺們,沒活路了!
本來就在分化、動搖著的有產階級,迅速成了敵人。
東興戰鬥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主武裝都成了對頭,而且打得很頑強。
原來隊伍中有不少大戶子弟,最早發展入黨的11個人中,還有兩個。這回獨立師以大戶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