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威特、沙特和土耳其等國都有駐軍和軍事基地外,美國第五艦隊也常駐波斯灣及附近海域。同時,美國也透過中東石油控制住了西歐與日本。1990年第一季度,西歐日進口石油823。5萬桶,其中從中東進口427。6萬桶,佔51。9%;日本日進口石油548萬桶,其中從中東進口354萬桶,佔64。6%。這樣,只要西歐與日本想掙脫美國的束縛,美國就可以依靠中東石油採用金融手段給予嚴重打擊。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聯合國透過決議,對伊拉克實行經濟制裁。禁止石油出口和藥物、糧食進口的制裁給伊拉克民眾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大量伊拉克的老弱病殘的民眾因食品短缺與藥品匱乏而死亡。1995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透過了第986號決議,允許伊拉克每半年出口價值20億美元的石油,用於進口食品、藥品和其他民用物資。這就是所謂的“石油換食品計劃”。1996年12月決議開始實施。安理會還先後於1998年和1999年,透過將伊拉克每半年出口20億美元的石油限額提高到52億美元和82億美元的決議。
計劃由伊拉克與聯合國安理會共同簽署和負責實施。但是,石油換食品採用以貨易貨的形式,把WTI期貨石油的定價權邊緣化,讓美國的金融寡頭們失去了石油金融套利的空間,破壞了美元與石油之間的掛鉤關係。換句話說,石油本身成了一種貨幣,可以交換一切商品,嚴重威脅了美國金融寡頭掌控的石油定價權與美元霸權的地位。
2000年11月,伊拉克中央銀行宣佈以歐元替換美元作為外貿結算貨幣。2000年12月24日,伊拉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阿扎維宣佈,美國對伊拉克採取敵視的立場,因此伊政府決定自2002年年初開始正式以歐元替換美元作為外貿結算貨幣。為徹底廢除美元作為外貿結算貨幣,伊政府要求伊國有和私營企業遵照規定,使用歐元進行貿易結算。很多歐佩克國家也紛紛響應,準備向歐盟出售石油換回歐元,而不是換回美元。這相當於薩達姆在宣判美元霸權的死刑,直接觸動了美國金融與工業寡頭統治集團的核心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
“9。11”事件之後,國際恐怖主義氾濫的財政源頭恰恰是沙烏地阿拉伯。這讓美國與沙特之間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伊拉克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它的石油儲量有可能超過沙特。而薩達姆政權經過十幾年的經濟制裁,元氣大傷,只要輕輕一推就會土崩瓦解。美國只要完全控制了伊拉克,就能以伊拉克和以色列作為鉗制中東各國的棋子,尤其是制衡沙特的棋子。
美國金融與工業寡頭開始發動輿論工具,宣傳薩達姆勾結恐怖主義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以此為藉口要對伊拉克開戰。俄羅斯同薩達姆簽有60億美元石油開採加工、油管鋪設等方面的合同,還擁有伊拉克3塊大油田的勘探權。在聯合國批准的31個伊拉克石油出口合同中,俄羅斯就佔了10個。2002年8月,俄羅斯同伊拉克簽署了高達400億美元為期10年的經濟合作協議。法國是伊拉克第二大貿易伙伴,一向反對英美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2003年前,法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投資近百億美元,並擁有大約300億桶石油的開採權。德國在伊拉克也有巨大的金融與石油利益。而俄法兩國均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因為它們反對美國對伊開戰,美國的戰爭要求自然通不過聯合國決議。
2003年,英美聯軍繞開聯合國,悍然入侵伊拉克,徹底摧毀薩達姆政權。戰爭再次穩固了美國金融寡頭控制的國際石油定價權和美元結算體系,而聯合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與石油的歐元結算只能黯然退場。同時,俄羅斯、法國、德國和中國在伊拉克的經濟與金融利益也被置於美國金融與石油寡頭的監視與控制之下。美國的企業卻賺得盆滿缽溢。美國製造導彈、戰鬥機等武器的三大公司——洛克希德·馬丁、麥道和波音僅在2002年就得到410億美元的美國國防部合同。美國副總統切尼以前掌管的哈利伯頓石油服務公司無須透過招投標就獲得了伊拉克數百億美元的合同,包括重建伊拉克煉油廠,為戰犯修建監獄。當然,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伊拉克以皮諾切特的智利、葉利欽的俄羅斯為樣板,根據IMF、世界銀行的要求,進行石油工業私有化、金融自由化、放鬆政府管制的所謂自由市場模式的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軍隊居然也被金融與工業寡頭精英們私有化了。金融精英在軍中的代言人——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從政府長官變成了企業總裁,將軍隊變成了企業,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