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黨之實的名黨成員有名可秀這樣一位兼掌政商權力並深具學問的領袖,在已經掌控大半朝政的情況下,她明確提出“政黨”化,是完全合乎情理的,若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水到渠成。
衛希顏記得,秦瑟琳提過,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石是《大憲章》,這個大憲章簽署的時間就是在南宋朝中期,約摸是十三世紀初(1215年)。若從世界角度講,君主立憲的思潮其實距離他們並不遙遠。更何況,《大憲章》中貫穿的限制君主權力的思想,大宋計程車大夫們早在兩百年前就已經在身體力行了。
當然,留給大宋的時間也不多了,或許只有一百年。
這一百年,將是翻天覆地的一百年!
作者有話要說:備註:
《傳》曰:“為人君,止於仁”——意思是君主要以仁為底線。這句是曾子《大學》中的話,但《大學》當時還沒有獨立出來成為四書,是《禮記》中的一篇,而《禮記》是後儒對《禮》做的傳解,所以又簡稱《傳》。
話說,宋仁宗就是傳說中狸貓換太子中的那位主角皇帝,當然狸貓換太子不是史實。
…………………
咳,原來專。制也是和諧詞,再改。
☆、天下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名可秀堅定的聲音傳達出她的意志;“吾等之政黨;以華夏文明之傳繼;以國家富強太平;以黎庶安居樂業;為奮身之任,故吾之黨立名曰——大公黨!”
大公黨,大公……眾人心裡默默唸著這個黨名,一遍遍在心裡輾轉著;漸漸心頭如有火灸般滾燙起來,大公;天下為公!
趙鼎身板一挺;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他聲音一頓,提高吟道:“‘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為禮,……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趙鼎吟誦的是《禮記·禮運篇》,記述了孔於參加魯國的臘祭後,在宗廟門外的樓臺上感慨長嘆,對弟子說,在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選舉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老吾老,幼吾幼,沒有劫奪、偷盜、殺人越貨的壞事,門戶不關,這就是大同世界。
這個“天下為公的大同”是孔子心中最理想的世界,也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孔子從不認為君主世襲和家天下是最合理的天下。但他又清楚知道,這種大道已經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財產,諸侯天子們的權力變成了世襲,併成為名正言順的禮制,而且制定禮儀作為綱紀,用來確定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關係,讓人才為自己的野心建功立業,由是陰謀詭計興起,戰爭產生。
孔子想治平天下,維護秩序,就必須在家天下的體制內妥協,讓儒家的治世思想符合現實。他對弟子說,上古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實能達到的治平世界只是“天下為家”的小康世界,如夏禹、商湯、周文、周武、周成王、周公這六位治世的時代,就是孔子心中的“小康”,即達到治道上的天下為公。
因此,孔子以恢復三代(夏、商、周)那種小康家天下的禮制為儒家的現實理想,並由此建立了符合家天下統治的儒家倫理綱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努力推行家天下的治平秩序。
但是,“天下為公的大同”仍然是孔子的最高理想。
在孔子之後,先秦時代的儒家們也始終以“大同”為最高嚮往,但在現實中則以治道上的“公”為學說。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對諸侯宣講民心為重的王道之治,然而其內涵思想卻是“天下為公”。
但是,“天下為公”的大道畢竟太渺茫了,後世的儒家只能嚮往,而在現實中,卻必須以維護家天下的統治來實現儒家治平天下的理想。
至秦統一天下,以法家為統,至西漢又以黃老為統,儒學並未成為帝王之學。漢儒董仲舒為確立儒學的統治地位,迎合君主的需要,提出“天之道貴陽賤陰”,並將此“天道”賦予“君臣、父子、夫妻”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