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翊棠笑道。
這劉先生太不老實,警方請他們過來鑑定這件文物,便該知道警方掌握了一些資訊。
“差不多,文物販子就是盜墓賊,並且還賣了件簪子給古玩店的一位老闆。”
在場的另一位警員回答。
雯華幫忙收起飛魚袍,並摺疊好,放於袋子裡。
一行人一起去了警局。
在警局,警員審訊盜墓賊和其餘幾位購買贓物的顧主,翊棠與雯華幫忙鑑別其餘追回的文物。要分辨這是不是真品,也要分辨這是不是明墓裡會出土的文物,及珍貴程度,以核實這些人的口供。
雯華看過遞過來的文物,她很快發現少了一件東西。
“一般還會有一件像圍兜一樣的裳,白色的。”
雯華詢問參與盜墓的人。
她可記得那明墓墓主是男性,明代的男子,在衫袍內得著裳,這有文獻記載,在明墓裡也有出土。
“還在家裡。”
盜賊老實交代,未了,還不解地問:
“這東西珍貴嗎?”
文物從來不是以能金錢價值去分別,還要考慮研究價值。
裳後來還是沒找到了,據盜賊妻子說,當時丟於樓下的垃圾堆,那垃圾早收走了。
以為那是圍裙,又是死人用過的東西,就給丟了,絕沒有故意破壞文物的意思。
盜賊妻子如是說。她說的顯然是實話,
翊棠和雯華回到所裡,為這次追回的文物做清理,雯華將一件絝輕輕放入水中浸泡。
“有求才有供,收藏者與盜墓賊有時候是對夥伴。”
翊棠低頭清理髮簪,像在跟雯華說話,又像是自言自語。
“他們這樣的‘收藏’,完全是與‘保護’背道而馳。”
雯華想起那件因為清理工作沒做好,而受損的飛魚袍。
“在我未接觸古代男子的金屬髮簪前,我總以為它也就是根髮簪,後來才發現,原來古人也很人性化,一頭還做成挖耳勺。”
翊棠端詳髮簪,嘴角上揚,他一時興起,還拿了自己的鑰匙扣上的挖耳勺做了比對。
“一舉兩得,本質是髮簪,耳朵癢時就當挖耳勺。”
見翊棠的動作,雯華笑了。
第八章 李弘的訊息
第八章 李弘的訊息
夜晚,翊棠在記工作筆記,大廳裡的電視聲不時傳來,有槍聲、也有炮火聲,翊棠老爹顯然又在看主旋律電視劇了。老爺子年紀大了,耳朵有些背,估計他也沒覺得聲音響。
翊棠將房門輕輕掩上,返回電腦桌前坐下,他關掉文件,爬上常去的網站,打算去搜部電影或電視劇消遣。翊棠翻過了大量的韓劇日劇辮子劇,最後點了部林正英的殭屍片。
他小時侯看過幾部香港的殭屍片,還記得曾被嚇得嗷嗷直叫。長大後,偶爾再看到,卻覺得一點也不恐怖,而且很搞笑。殭屍這種東西,翊棠是認為不存在,正如詐屍不可能存在一樣。不過翊棠這種人有個優點,就是任何違背科學的玩意,只要出現在他眼前,他都會百分百相信。
而如果有哪天,假設,一頭殭屍出現在李弘面前的話,李弘估計會扒光它衣服,以證明這是人假扮的。不只是李弘不信吧,估計雯華也不會信。
想到雯華,翊棠檢視QQ,想看她上來沒有,雯華今天還說過,要傳幾本PDF格式的電子書過來,都是些考古類的著作。這類書即使去專門的書店買,出版年代早的,大多買不到,何況這類書籍,價格一向不便宜。反正是內部學習用,便就搞資源分享了。
雯華人不在,倒是電腦桌面。下角,MSN的頭像在跳動,翊棠點開視窗,見敲他的人竟是李弘。
從羅布泊回來到現在也有些日。子了,兩人也沒怎麼聯絡,畢竟各有各的打算,日後也不大可能在一起共事。
不過,見到是失蹤許久的李弘,。翊棠還是蠻高興的,也不知道李弘進了新疆的文物研究所沒有。
李弘在對話方塊裡寫道:“我前天寫信給你,你有收到。嗎?”
翊棠敲入一行字:“我從不檢視MSN的郵箱,平日我都用。新浪的郵箱。呃,有十多封信,我翻翻看,看那堆垃圾郵件裡,有沒有你的信。”
“算了,不是什麼重要的信,寫了些廢話而已。”
李弘回覆。
真的是廢話嗎?那你還特意問我收到信沒有?找。到了,我看下。
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