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生活的不同應對,讓人有不同的活法。人格既然有相當的穩定性,我們就能由此看清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慣性;人格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由此又可以把握改造自己人格的可能性。
心理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格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影響及決定的,最主要的有:
一,遺傳因素。
這是生來就有的因素,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人血管中流有他家族父母的血液”。遺傳因素對於一個人的人格起著或大或小的決定作用。
二,社會文化。
一個人的人格無疑和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民族區域文化有著極為相關的聯絡,和他在社會中所處的階級、階層、地位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
三,家庭環境。
一個人得以誕生和從小成長的家庭不僅具體地凝縮了社會文化,而且還有十分具體的子女與父母、與全部家庭成員的人際關係,它十分直接地、有力地鑄造著一個人從誕生之日起逐步形成的人格。
四,學習。
一個人從出生起,就在家庭和社會環境的懲罰與獎賞機制下學習著正確的言語法則和行動法則,學著如何說話,如何行為。而在他學習言語和行為的過程中,也便學習了一整套思維乃至心理素質。學習的過程就是建立習慣的過程,就是建立心理反應模式的過程,就是接受社會文化與家庭環境影響和鑄造的過程。
五,潛意識的機制。
在這方面,弗洛伊德為代表的深層心理學關於人格有過最值得探究的論述。無論是弗洛伊德本人,還是榮格或阿德勒等人,都對人格的潛意識機制作過種種註釋。
如果不停留於過分學術化的心理學理論中,我們就可以說,中國的一句古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極為深刻地道出了人格形成的重要規律──童年的經歷帶有決定性的意義。
童年的經歷在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史中佔有一等重要的位置。
三
當我們懷著要認請自己人格的目的直視遙遠的童年時,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躊躇。童年,特別是一兩歲時的童年,朦朧地隱蔽在記憶力難以照亮的地平線下。無論是心理學意義上的有意遺忘,還是歲月的無意遺忘,絕大多數童年的經歷都是難以回憶的。
即使在記憶可及的地方,我們也還會感到自己有不願意全盤迴憶的躲閃。浮現在眼前的大多是些自己願意回憶的故事;而那些隱蔽起來躲閃自己目光的故事,可能更重要。因為那裡含著道德倫理的禁忌,含著羞恥和屈辱,含著創傷和疼痛,含著歉疚和罪惡感,就像不願觸及的傷疤一樣。
至於童年的夜夢和晝夢,更是飄飄渺渺地躲在我們搜尋的視野之外。
搜尋童年是困難的;然而,認識自我人格又必須進入童年。現在,我們找到了一個觸及童年回憶的方法,就是從人所共知的童話故事(與神話故事)入手。
那些流傳廣泛的童話故事(與神話故事)是整個人類的故事,是一切兒童的夢。
童話故事之所以深受兒童喜愛,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是因為它道出了兒童心靈的夢;童話故事之所以也被成年人喜愛,是因為即使已經成年,但其人格心理中還深刻著兒童時代的一切。
本書對童話故事的解析試圖觸動讀者的心靈,啟用童年的記憶,在似乎已被遺忘的遙遠地平線亮起一片天光,照亮童年時代曾紛紛擾擾經歷過的一切。
第3節:狼來了
當一個人將自己今天的所思所為與童年的經歷和夢想貫通在一起,就會看清楚自己從生命之初的地平線騎著怎樣的一匹馬逶迤走來的軌跡。你也便看到了自己人格形成的歷史。
人格的形成是一個人能力、氣質、性格、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的成長過程。探究這個體系的形成過程,對於一個普通人,無疑過於浩瀚。除了真正有志於探究心理學的人,一般來說,並不需要窮盡自己人格形成過程的方方面面。對於繁忙的當今人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人格中那些自己必須有所知的最重要的方面。
這樣,在探究人格的過程中,我們就要特別引入心理學的“情結”概念:“情結(complex)由一些被意識壓抑的意念(即無意識的思想、感情、知覺、記憶等)所組成的具有類似核心作用的複雜的心理現象。它能吸附許多經驗,使當事者的思想行為及情緒易受這種情結的影響而遵循一定的方式進行,形成固定的行為模式。情結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基本概念。精神分析學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