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當代教育的拷問》
作者:佚名
中國的教育真的病了嗎?
訪《教育病》作者趙健偉
趙健偉先生在《教育病》一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這本2003年9月出版的書一誕生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書中透過大量觸目驚心的案例及鞭辟入裡的剖析,指出應試教育的理念已經病入膏肓。
訪談
記者:我知道您為了寫這本書花費了很多時間,前前後後修改了很多次。讓人讀後很受震動,能不能談一下您寫這本書的初衷。
趙健偉:可以這麼說,寫作本書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就我能涉及到的視線範圍內,幾乎每一個家庭都在為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而苦惱甚至家庭悲劇屢屢發生,而大多數被我們認為“過著幸福生活”的孩子們也同樣忍受著牢獄般的精神折磨。物質的日漸豐腴似乎並沒有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日益愉悅,同時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也並沒有使精神文明同步發展。兩代人在精神上的同時受難及對未來越來越迷茫的趨同性似乎告示著我們:我們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就出在教育上,因為人的一切行為和信念都與教育有關,如果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嚴重問題,那麼我們就要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而要改變這一切,就首先要從教育入手,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出發點。
記者:我在您的書裡看到了很多案例,有的甚至觸目驚心。書中也談到了這麼多年中國教育存在的很多“病”,那您能不能概括一下這些病?
趙健偉:我認為,中國目前教育的首要問題主要是教育理念出現了嚴重偏差。也就是說我們誤讀了教育的本質,我們切割了教育的整體內涵而只注重其某一功能。比方說,我們只注重了教育對知識培育的功能而大大忽視了教育更為根本的東西,那就是教育首先是要從心靈及行為上育人,這裡麵包涵著道德育人、誠信育人、生存能力育人等等,而知識只是作為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工具,而這個“人”的概念就是你首先要成為一個具備一個社會之人的最起碼的“道德之人”、“誠信之人”以及獨立的生存能力的人,否則即便擁有再多的知識也毫無意義。就像我在書中所說的那樣:缺乏誠信的人,所有的成功都是一場騙局。
我們一直有一個深重的誤區,我們總以為只要讀書好文憑高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可以獲得成功,這是大錯特錯的。我認為如果教育僅視作一種知識的掌握和積累,它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因為任何知識只有被應用的時候才有價值,而應用知識則需要另外多種能力,首先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德性”,然後包括一個人必備的生存能力、吃苦能力、創造能力、忍耐能力、應變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等等。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定義“教育”概念的時候,第一位要數就是培育一個人的社會生存能力,而傳授知識只被排在三位。
但我們當下教育最嚴峻的問題就是,我們嚴重忽視了教育的基本“教義”而僅僅並且病態地把知識的培育視為教育的全部功能。同時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這種教育理念的頑固執著。美國邁阿密大學的一位中國籍教授曾經說道:中國的教育是在培育“考生”,而美國的教育是在培育“學生”。這一字之差,恰好證明了中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捨本逐末和殘缺的教育,而在這種教育理念和制度下培育出來的人自然是殘缺的,甚至連基本的生存能力及道德意識都不具備。這就是中國教育的主要問題。
記者:其實許多人都在思考教育問題,我們多數都扮演著家長的角色,或遲早得扮演這個角色,教育自己的孩子義不容辭。在中國當代的境況中,這無疑是項困難的工作,就算職業的教師,也不一定能真正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那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您認為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來逐漸解決這些問題?也給我們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提些建議。
趙健偉:中國教育的問題在更為深層的意義上來說實際上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因為一種教育理念的確立和實施一定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體現和需要。我認為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在很大意義上說是由我們社會的價值觀所造成的。正因為我們社會對所謂成功“強盜般的獨裁解釋”,正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對文憑的要求高於一個人實際能力的要求,正因為我們這個社會至今仍然維持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傳統惡念,因此我們的教育也就圍繞著這一切在給每一個受教育者上刑。家長逼迫孩子玩命去努力學習,為的是要成為被這個社會所推崇的成功者,而這個成功者的概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