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板,總比機靈過頭要好。
書童楊土未曾讀書,跟在楊瓚身邊日久,倒也習得幾個字。每日整理楊瓚的手稿,經常唸叨:“四郎的字愈發好了。”
楊瓚輕笑,道:“你才看過幾個人寫字,就知我寫得好?”
書童有些臉紅,仍是不服氣,道:“雖沒看過他人,但比先時確實好上許多。我嘴拙,說不出好在哪裡,四郎卻不能不信。”
“是嗎?”
“正是!”
楊瓚仍是笑,明擺著不信。
書童梗著脖子,捧著厚厚一疊手稿,實在不明白,都是做好的文章,為何四郎要燒掉。
“這些都不成文,燒掉吧。”
起初,楊瓚有心藏起手稿。
隨後想想,楊土整日跟在自己身邊,無論多小心,也總有疏忽的時候。況且,家書已經送出,再做防範,不過多此一舉。乾脆放開手,將練字的紙交給楊土,讓他燒掉。
楊土向來謹慎,口風也緊,看到楊瓚的手稿,沒有多說半句。
見此,楊瓚鬆了口氣。
忠心也好,其他也罷。過了楊土這關,其他都好說。
這日,楊瓚仍在苦練策論,客棧中突起一陣喧譁。
筆鋒微頓,墨跡落在紙上,楊瓚微微皺眉,道:“你且去看看。”
“我這就去。”
楊土答應一聲,將半塊酥餅一口塞進嘴裡,鼓著兩邊腮幫子推開門,噔噔噔下了木梯。
不過半晌,房門重又推開,楊土走進來,道:“四郎,是貢院遣人來告,殿試推遲五日,改到下月庚子。”
改期?
楊瓚停筆,拿起布巾擦了擦手。
“可說是因為什麼?”
“沒有。”楊土搖頭,“只說推遲,沒說因由。不過……”
“不過什麼?”
楊土湊近了些,壓低聲音道:“我聽在客棧用飯的腳伕唸叨,說他有侄子給工部侍郎家送菜,聽廚下說,天子罷了午朝,又罷了早朝,他家老爺有五六日沒出府門了。”
書童說得眉飛色舞,全當八卦。
楊瓚卻是聽得心驚。
殿試日期推遲,於他而言並非壞事。比起同榜貢士,他做策論的水平只能算下等。經過數日苦練,勉強可擠入中等。
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能多出五日,勉強也能多出幾分把握。
但天子不朝?
放下布巾,楊瓚捏了捏額角。早知道,他應該多翻翻明朝歷史。
弘治帝,貌似是個短命的皇帝?
實在是萬貴妃和弘治帝的親爹太有名,就算對明朝歷史不熟悉,都能聽到幾耳朵。
弘治十八年……
示意楊土不必再說,楊瓚坐到椅上,單手撐著下巴,指尖無意識劃過鎮紙,慢慢陷入了沉思。
客棧中,李淳程文王忠得到訊息,和楊瓚的反應大不相同。
楊瓚是心驚中帶著慶幸,三人卻都有些鬱悶,安不下心來。但事已至此,總不能跑到貢院前靜坐反對吧?
有家人在朝為官的貢士,多少曉得內情,比他人更添一分擔憂。
殿試推遲不怕,怕的是根本無法舉行!
以弘治帝的勤政,連續數日不上朝,政令多出內閣,簡直匪夷所思。唯一的答案,就是天子“偶染微恙”不實,小病實是大病,鬧不好,龍椅上會換個新帝!
知情者多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相比之下,無知淡定倒成了優勢。
京城內小道訊息頻傳,乾清宮中,弘治帝卻不像猜測中的形容枯槁,病入膏肓,起都起不來。
雖多日未露面,但經過太醫院群策群力,精心調養,精神的確好了不少。難言是藥方的功效,還是丹藥的作用。總之,每日裡,弘治帝總能餘出一兩個時辰教導太子。
“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肆意而為。”
“治國之道,不在事事親為,而在御人。”
“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親賢臣遠小人固然不錯,然朝中多君子,亦不能少了小人。君子可用,小人亦可用。君子剛正,小人詭詐,如何用,需得由爾把握。”
“朝臣言,廠衛乃天子鷹犬。此言不假。”弘治帝頓了頓,加重聲音,“然鷹的爪上有環,犬的頸上有繩,其不過看門捕盜之用,生殺皆握於爾手。”
弘治帝諄諄教誨,恨不能將畢生所得全部灌輸給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