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冒牌貨,難保下次不是別部牧民。
懷抱僥倖心理,實非聰明之舉。
思量一番,張總戎親自領兵,誓要將鎮虜營四周清掃乾淨。
出城不久,遇到應城伯孫鉞。
知曉對方接到敕令,將接替戰死的溫總戎鎮守薊州。張銘打馬上前,一拳捶在孫鉞肩上。
“你這殺才,到底遂心!”
孫鉞大笑,反捶回去。
“京城的日子,我實在過不慣。朝堂上的那些彎彎繞,見著就心煩。不如仿效先祖,戍衛北疆,為國殺敵!多殺幾個韃靼,將伯顏逐走漠北,才不負皇恩,不愧對先祖留下的這杆長槍!”
“自土木堡之後,賊虜益發猖獗。”
“是啊。”
“那些草場,本都是我朝的州縣衛所。”
兩人拉住韁繩,向東眺望,磨刀峪之外,本為國朝疆土,卻連年被韃靼蠶食,直逼城下。
洪武、永樂乃至宣宗年間設立的衙門衛所,營臺地堡,現都孤立荒原。風吹日曬,為韃靼馬蹄踐踏,均成殘垣斷壁。唯在朔風飛雪中,追憶洪武之威,永樂之盛。
不至朔北,不曉雪冷。
不睹邊塞,未感恥寒。
身為功臣武將後代,眼睜睜看著邊塞被侵,先祖打下的疆域失於己手,如何不痛心?
偏朝中多是“懷仁”之輩,即便打了勝仗,也要講究仁義道德,實行優撫,許心懷鬼胎之輩內附。
牧民可憐?
死在“牧民”刀下的邊軍邊民,誰來可憐?
長居京城,看不到北疆,行優撫之策,恰如東郭兼愛豺狼,可笑得令人痛心。
張銘孫鉞並馬而立,都未出聲。
眺望覆蓋白雪的草原,胸中似有烈火燃燒,神情卻愈發的蒼涼。
他們都知道,楊瓚所行實為險策。
但是,為血灑薊州的千百英魂,為無辜枉死的邊民,為堆疊在城下的屍身,終選擇站在楊瓚身後。
行之無悔,義無反顧。
朔風起,飛雪漸急。
孫鉞打馬回營。五日後,他將前往密雲,掌武將印,鎮守薊州。
張銘掉頭向北,繼續巡視荒原。
寒風呼嘯,似刀劃過臉頰,不覺半點疼痛。
鎮虜營中,幾名軍漢提著木桶,扛著鐵鏟鐵鍬,走到中軍大帳前,剷起凍結的血水,收起斷頭屍身。
忽然,一個老邊軍停下動作,皺起眉頭。
“不對。”
餘下人抬頭,面露不解。
哪裡不對?
“這是個漢人。”老邊軍道。
“什麼?”
“看虎口。”
屍身尚未僵硬,老邊軍翻過牧民掌心,指著虎口和指腹,道:“一看就知道,這是握鋤頭的手。韃靼手上的繭子,可不是長成這樣。”
話落,又扯開皮袍,檢視過肩頭痕跡,幾名軍漢都沉默了。
片刻,有人恨恨的唾了一口。
“十成是個漢賊,便宜他了!”
韃靼固然可恨,叛國之人更加可恨。
聖祖高皇帝打下江山,和韃靼的祖先是死仇。幾代的仇怨,遊牧民族和農耕文明固有的矛盾,非輕易可解。
身為明人,不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