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3/5頁)
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
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醉倒為誰醒?
到今猶恨輕離別。
【註釋】
1。雪似梅花:唐東方虯《春雪》:“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
2。梅花似雪:古樂府:“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
3。阿誰:誰,何人。
4。去年:往年。
【評解】
這首詞透過詠梅抒寫離情別恨。這首詞看似不淡,而其蘊含頗厚。花魂雪魄,冰清玉潔,渾然相似。然對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時節,不禁對景追憶往事,遂別有一番惱人風味縈繞於心。此詞寫別恨,情從景生,天然渾成,韻味無窮。兩闋的末句尤為警策。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
襪'戔刂'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註解】:
1。蹴:踢,踩。這裡指盪鞦韆的動作。
2。纖纖手:細嫩柔美的手。
3。輕衣:指薄羅裳。
4。襪'戔刂'(chan3):即[戔刂]襪,只著襪而行。
【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含羞的少女形象,當是前期的作品。上片寫盪鞦韆直到汗透羅裳的歡快。下片寫猝然來生人,少女含羞走的神態。這首詞刻畫人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文筆輕靈,形象鮮明。
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山東歷城(濟南市)人。自幼受文學藝術薰陶。南渡前,家庭生活平靜美滿。靖康之難後,經歷了離亂,丈夫趙明誠病逝,本人流落異地,無依無靠,在孤寂悽苦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善於詞、亦工於詩文,通曉音律,能書善畫,是我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多才多藝的女文學家、藝術家。而以詞的成就最高。她的創作生活,以1127年金統治者佔領汴京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多屬閨中生活和詠物之作。後期寫了一些反映離亂生活的痛苦以及對敵國的思念的具有時代面貌的作品。她的詞在藝術上具有獨創性;善於以新穎的形象抒發情感,語言清新明快,流轉如珠。不依傍古人,自出機杼。有《李清照集》、《漱玉詞》。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註解】:
1。藕花:荷花。
2。爭渡:指天色已晚,乘船奪路回家。
3。鷗鷺:兩種水鳥。水鷗和白鷺。
【賞析】:
這首詞是表現李清照熱情歌頌大自然的名篇。對年輕生活片斷的回憶,充滿生活情趣。描寫了一個活潑的少女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遊玩,不認歸路,槳聲、笑語以及受驚飛起的鷗鷺拍翅聲構成的畫面,表現了詞人開朗樂觀,熱情奔放的性格特徵。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註解】:
1。疏:粗,大。
2。殘酒:此指殘醉。
3。綠肥紅瘦:指肥碩的綠葉和凋殘的紅花。
【賞析】:
這首詞寫一位貴族少女憐花惜春的感情。當是李清照前期作品。詞中所寫,乃日常生活中一個極難引人注意的細節,曲折地反映出一種悠閒、淡雅的生活情趣。全詞借主僕問答組織成篇,“知否?知否?”二疊語,既有對海棠的深意,也有抱怨聲,自然引出“綠肥紅瘦”。清黃蘇雲:“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限曲折,自是聖於詞者。”(《蓼園詞選》)人物的對話寫得新穎活潑,寫法上純用白描,體現出李清照婉約清新的詞風。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